轻徭薄赋是我国历代相沿的轻税的财政思想。春秋时,晋文公(公元前636—前628)图兴霸业,提出“薄敛”(《国语·晋语》)的施政措施; 晋悼公 (公元前573—前559)恢复晋国霸业时,也把“薄赋敛”当作重要的施政措施。后来,晏子也主张“薄敛”(《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秦诸家普遍主张“薄赋敛” 。 但是,各自的出发点又不完全一致。孔子反对重课,主张“敛从其薄”。是用以攻击鲁国季氏的赋税改革。

轻徭薄赋是什么意思?具体措施有哪些

孔子到齐国去,经过泰山旁,听见一位妇人在野外痛哭失声,十分悲哀。孔子伏身车轼倾听,然后说,她的悲哀,好像忧虑很深重啊!于是派子贡前去探问。妇人说:是啊,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子贡说,你为什么不搬走呢?妇人说:这里没有苛政啊!子贡回来后,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们懂得吗?苛政猛于虎呀!

“苛政”是指繁重的税赋,和严苛的法令。“赋,敛也。”[《说文》]“赋”就是收敛钱财。“赋,税也。”[《广雅》]税赋是管理国家的标志。“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刑法志》]什么时候开始有赋税的?“厥赋惟上上错。”[《书·禹贡》]应该在大禹的时代就开始收税赋了。“赋者,税敛之名,往者洪水为灾,民皆垫溺,九州赋税盖亦不行,水灾既除,土复本性,以作贡赋之差,故云‘赋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尚书正义·禹贡第一》]

轻徭薄赋是什么意思?具体措施有哪些

国家有开明的政治,征收税赋,负担劳役,都在合理的程度。“古者十税一。多于十税一,谓之大桀小桀;少于十税一,谓之大貊小貊。”[《尚书大传》卷四]“十税一”就是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纳税金。《汉书·食货志》规定:“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应该说这样的税赋还是轻的,合理的,负担得起的。“貊”是一种贪吃的野兽。所谓“大貊小貊”,就是贪吃的“大吃货”和“小吃货”。 税收过少,入不敷出,供应不足,不能满足食物需求,就会出现财政危机的情况。但是税赋又不能过重。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孟子.尽心下》]如果弄得百姓宁愿死于老虎之口,也不愿意到苛捐杂税繁重的地方去生活;如果治国者横征暴敛,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必然失掉民心。“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上》]如此就是“大桀小桀”。“桀”指夏桀,就是暴君。如果赋税过重,弄得老百姓没有了生路,那就是“大暴君”和“小暴君”。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培养民力,富民强国是为治国上上策。否则“乱政亟行,所以败也。”[《左传·隐公五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