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卫——客居十载第二故乡”系列之一周游列国首站奔卫

  公元前497年,孔子与弟子一行数十人,自鲁抵达卫都帝丘(今濮阳),开始了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政治生涯。

  卫国商代已有,周灭商后,卫成周的姬姓封国。西周时,卫国统治中心在淇县、浚县一带。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公元前241年,卫元君迁都野王(今沁阳);战国时期,因卫都帝丘位于濮水之阳,更名为濮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卫君为庶人,卫国灭亡。卫曾四徙其都,共历800余年,是秦统一后名义上仍存在的诸侯国。

  孔子周游列国,第一站选在帝丘。“卫都帝丘今已无存,它早在西汉晚期就被黄河水淹没,深埋于地下,直至2005年,才因高城遗址的发掘,露出冰山一角。”濮阳市文史专家李中义先生道。

  2009年3月9日,记者抵达濮阳,寻觅湮没已久的卫都帝丘。

  从濮阳县城南行大约10公里,记者抵达五星乡高城村,这是个不起眼的小村,静卧于平坦、开阔的黄河故道上。该村老支书高自海把我们带到村南,指着一片青青的旷野说:“这就是原来发掘高城遗址的地方,早已回填了。”

  2005年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濮阳市文物保管所,对高城遗址四面城墙进行钻探和试掘,当时开挖了4条探沟。“发掘时正遇濮阳市50年一遇的大洪水,工地发掘的探方全部成了水坑。”参与发掘的村民高奎生讲。后来只好打眼井排水,发掘困难,探沟都没发掘到底,最深探沟也只发掘了两米夯土。

  自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发掘工作暂告一段落,发掘结果是:初步探明该遗址为一处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

  这座城,城址平面形状大致为长方形,保存高度6~9米,城墙基础宽约70米,顶部宽20~30米,城墙外有一周城壕,北墙长约2420米,东墙长约3790米,西墙长3986米,南墙长2361米。古城址四面城墙顶部被4~5米厚的唐宋和明代淤沙层所覆盖,城壕和城内文化层被汉代厚6~8米的淤土层所叠压。

  帝丘是个大城,据专家推测,它应是被西汉晚期一次黄河特大洪水冲毁淤埋。专家们因此设想,它既然是一次性地被洪水深埋于地下十几米,当时街道、宫殿布局会不会保存较好?将来发掘中会不会有惊世发现?能否为卫国历史研究提供更多资料?这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916万平方米的高城遗址之上,现在散落着13个村庄,一派北方乡村恬淡气象。深埋于乡村之下的帝丘城,当年孔子抵达时,是什么样子呢?孔子周游列国第一站,为何选择卫?他曾对卫国抱着何等希望呢?

  这一切,都要从头讲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