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

  —清.王淑《论书滕语》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

  —北宋.苏轼《论书》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唐.徐浩《论书》

  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

  —《书学详说》

  孙过庭 《书谱》局部

  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

  —唐.孙过庭《书谱》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

  —唐·张怀灌《文字论》

  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

  —明·项穆《书法雅言》

  王献之《洛神赋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

  —北宋·黄庭坚

  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肉托毫颖而腴,筋籍墨沉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

  —清·笪重光《书筏》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

  —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书有筋骨血肉,前人论之备矣,抑更有说焉?盖分而为四,合则一焉。分而言之,则筋出臂腕,臂腕须旋,旋则筋生;骨出于指,指尖不实,则骨骼难成;血为水墨,水墨须调;肉是笔毫,笔虚圆健。血能华色,内则姿态出焉;然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饨慢而多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

  —清·冯武《指意》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唐·李世民《笔法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