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晚清“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于北京,大克鼎收藏于上海,唯独“海内三宝”中的另外一宝毛公鼎越过海峡,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与“翠玉白菜”、“肉形石”并称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
大克鼎:现藏上海博物馆
出土地点: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的一处窖藏
铸造时间:铸造于西周周孝王时期
形制内容:大克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
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鼎腹内壁上有金文28行,基本上每行10字,仅一行11字,另有合文2字,重文7字,共计290字。
铭文主要描述祖父师毕父的功绩,英明的周天子非常明睿,遂提拔师毕父的孙子克提任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对克职务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克跪拜叩首,乃铸造大鼎以颂扬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师毕父在天之灵
前世今生:当时在扶风县法门镇的窖藏中大约有1200多件青铜器。大克鼎出土后被天津的金石收藏家柯劭忞买走,后来转送予给潘祖荫。由于北方战乱频繁,潘家后人将大克鼎连同其他宝物如大盂鼎等南迁到苏州。
前后有清朝的端方、国民政府和日军的多次索取,但是潘家后人扔设法将大克鼎等保存在苏州家中。1951年潘达于女士将包括大克鼎、大盂鼎在内的400余件文物全部捐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其实真实的保护国宝的背后的故事更加曲折和让人敬佩。现存的大克鼎、大盂鼎都是禁止出境展览的,要来欣赏的话,只能到中国博物馆实地瞻仰!
下面重点介绍晚清海内三宝的来龙去脉,让大家对他们进行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