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制伞业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从2006年被纳入了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那么,泸州制伞业起源于什么时期?下面VIP世界之最小编就带来介绍。
蚂蚁新村泸州制伞业起源于什么时期
9月23日答案:明末清初。
泸州制伞业起源于明末清初,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四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初期,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当时泸州的“油纸伞一条街”。
泸州油纸伞制造技艺于2006年9月,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3月,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
《泸县志》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以分水岭所制最佳,原有美美,现有六福,工作益精巧。”
虽然一把油纸伞只有伞杆、伞骨、伞面三部分组成,但制作过程繁琐,需要近百道工序,并且全部工序都是人工制作。
伞骨的制作,主要工序有锯筒、刨节、刮青、划墨、削竹、刨槽、解墨、钻孔、穿签等20多个环节。
完成后,需要组装成整体,其过程非常繁琐,有制伞杆、装跳子、卡批子、卡衬子、穿线、网伞等环节。
组装完成后,还有最需要耐心和专注度的一步——伞面的制作,其包括切纸、定版、石印、糊伞、抹油等环节。
伞面是手工精绘的彩图,如花鸟、人物、山水等,并在伞面刷上绿色环保的特制熟桐油。桐油伞具有极强的紫外线过滤功能,不论日晒雨淋,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经久耐用,生态环保。
制作一把油纸伞,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需要半个月。
泸州油纸伞的发展过程:
现在,泸州油纸伞的产地最初是生产“贡伞”的地方。到清朝中后期,油纸伞从宫廷逐渐传向民间,生产制作规模也逐步扩大。
在民国初年,泸州油纸伞逐渐向东南亚各地出口销售。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
油纸伞业一度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直至现在,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仍保留着油纸伞制作的传统技艺。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鼎盛时期”。一个小小的分水岭镇,从事油纸伞业的匠人就高达一千余人,形成“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的繁荣景象。
20世纪7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钢架尼龙折叠伞。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油纸伞。泸州油纸伞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只有少数人还在坚持使用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