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黄色系

“天地玄黄”,在古代,黄色被认为是大地的颜色,也是帝后服饰的颜色。古时用于染黄的植物非常多,主要有栀子、拓黄等。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又称水横枝、山黄枝,是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其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果实黄色或橙红色,有翅状纵棱。栀子果实中含有栀子黄色素,可以制黄色染料。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栀子分布较广,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栀子会产生变异,主要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通常称为“山栀子”,果卵形或近球形,较小,较适合药用;另一类通常称为“水栀子”,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较适宜染料用。

哪些植物可以用来染色

栀子果实

自西周开始,栀子便成为染黄的主要材料。成熟果实浸泡煮沸后,可直接染出色泽鲜艳的黄色,既可作为天然食品色素添加剂,又可以染纺织品。也可在其中添加媒染剂,染出嫩黄色、暗黄色等不同色泽度的黄色。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金黄色绣线和土黄色的丝织物”,便是由栀子染成。但它染出的色泽虽好,却不耐日晒。

柘(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iere)又称为柘木,是桑科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球形头状花序;果实为肉质球形聚花果,成熟时桔红色。拓木的木材心部是黄色,染出的颜色是赤黄色,被称为拓黄。

哪些植物可以用来染色

柘树枝干

拓木染出的织物,黄色带有红光,颜色炫目。自隋唐以来,黄色一直是帝王衣服的颜色。《唐六典》记载:“隋文帝着拓黄袍,巾带听朝”。到了唐高宗年间,规定“进士亦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明代明令禁止臣子百姓穿黄色衣服,包括姜黄、柳黄等黄色系。到了清代,明黄成为了帝王服饰的专用颜色。

(3)蓝色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青两色,都来自蓝草。“青衣蓝布”是我国古代平民所穿衣服的颜色,因此古时对蓝色染料的需求特别大。蓝草并非指某种特定植物,而是统称。蓝草能染蓝色,是因为含有靛蓝。靛蓝染色采用了还原氧化技术,从春秋战国时期沿用至今。根据染色时间、次数及染液浓度的不同,可染出不同色度的蓝色,包括浅蓝、天蓝、深蓝、青色等多种颜色。古代使用的蓝草主要有马蓝、蓼蓝等。

据《中国植物志》和《海南植物志》记载,古籍中的马蓝即为我们如今所熟知的“板蓝”(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Kuntze),是爵床科马蓝属的草本植物,多年生一次性结实。其茎稍木质化,直立或基部外倾;紫色的花聚集成穗状花序;干燥的根为药材板蓝根,也被称为南板蓝根。因为马蓝叶含蓝靛,所以我国古代用马蓝作靛染色,它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蓝靛染料。

哪些植物可以用来染色

板蓝的叶

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是蓼科萹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通常分枝;叶卵形,干后呈暗蓝绿色;淡红色的花聚集成穗状花序。我国在夏代就已种植蓼蓝,并熟知其生长习性。蓼蓝染色是因其叶中含蓝甙,从中可提取靛蓝素。

哪些植物可以用来染色

蓼蓝的叶

最初古人只会用新鲜蓝草直接经水浸泡后染织物,染出的颜色呈蓝色或碧色,得不到青色。后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先民们开创了蓝靛制造技术,既能染出青色,又打破了季节限制,使得蓝草染色的方法四季可行,极大地方便了染料的运输和储存。

(4)黑色系

在我国古代的不同朝代,黑色所处地位不一。秦朝尚黑,从衣服到旄旌、节旗等都以黑色为上等。魏晋时期也以黑色为上,当时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贵族阶层以穿黑色著称。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乌衣巷口夕阳斜”中的乌衣巷,就因住在此巷中的贵族子弟都喜爱穿乌衣(即黑色丝绸衣服)而得名。在此之后的多数时期,黑色均作为百姓衣色,也被称为“皂衣”。

哪些植物可以用来染色

五倍子

古人用来染黑的植物主要有皂斗、五倍子、乌桕等,其中皂斗指的是壳斗科植物的果实;五倍子则是漆树科盐肤木属树木的幼枝和叶上形成虫瘿。染色的部位多含有单宁,也称为鞣质。鞣质经媒染剂作用,可将植物染成黑色。

由于植物染料染制纺织品时,色泽的牢固度和深度相对较差,植物染料渐渐退出了市场舞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生态、自然、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取纤维预处理、超声震荡法、非金属媒染法等方法,优化染料提取和染色工艺,天然植物染料再次走入了大众视野,科技让生活环境变得更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