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是智商税吗

现在设备人们为了追求健康,都放弃喝含糖量比较高的饮料了,都倾向性喝无糖饮料,很多商家也开始把“无糖”作为一个卖点进行大肆宣传,那么,无糖饮料真如宣传的那样健康吗?无糖饮料它会不会是新的智商税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无糖饮料、什么样的饮料才能算无糖。

所谓的无糖饮料,其实是针对含糖饮料而定义的,是指在保持甜度的同时,不添加白砂糖、葡萄糖、蔗糖等糖分的饮料。也就是说,这类饮料的味道虽然也甜,但来源并非添加糖,而是甜味剂。

那么,市面上宣称的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当然不是。从定义上理解应该是不含任何糖分,但实际上,在每百毫升饮料中,含糖量只要不高于0.5克就可以被认定为“无糖”。以一瓶容量为300毫升的无糖饮料计算,就可能含有1.5克的糖。无独有偶,市面上还有一种宣称“低糖”的饮料,每百毫升中糖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可达5克。

无糖也可能含糖,那“0能量”总归是真的吧?还真不一定。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当100毫升饮料中的能量低于17千焦时,就可以标称为“0能量”。也就是说,尽管一款饮料标示着“0能量”,仅仅是代表能量含量很低,而不一定意味着真的没有能量。还是以一瓶容量为300毫升的无糖饮料为例,其所含的热量可能高达50千焦。 因而,从这个层面来看,无糖饮料并不代表真正的无糖和“0能量”,只可能是含量相对较低。如果无限畅饮,那么肯定还是会造成能量的负担。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甜味剂的问题。饮料本身会附加不少的添加剂,甜味剂只是其中的一种,如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等。它们可以代替蔗糖,在确保饮料口感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热量,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但是甜味剂的使用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值得关注。

首先,甜味剂会增强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有研究表明,当你的舌头感受到甜味剂带来的甜味时,会应激性地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此时如果体内缺少糖分,胰岛素就会降低我们的血糖,让我们产生强烈的饥饿感。这种饥饿感会迫使人对含糖食物或者零食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放纵自己摄入过量的食物,導致热量摄入超标。这也就是很多小伙伴喝完无糖饮料后食欲增强的原因。

其次,甜味剂可能会干扰体内能量的代谢。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研究日益火爆,甚至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共同参与了我们身体的多种代谢过程,比如营养、免疫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甜味剂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干扰能量的代谢,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再次,甜味剂同样也会上瘾。饮料中的咖啡因和碳酸口感会让人上瘾,鲜为人知的是甜味剂也会让人上瘾,这点在动物试验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最后,阿斯巴甜对某些人群并不友好。阿斯巴甜是最常见的甜味剂,但由于它在人体内会转化成苯丙氨酸,所以,患有苯丙酮尿症的患者,尽量不要饮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饮料。

无糖饮料是智商税吗

当然,随着无糖饮料市场的火爆,也不乏有不良商家玩文字游戏混淆视听。比如前一段时间,某国产品牌推出的一款乳茶宣称“0蔗糖”,很多消费者由于不懂“0蔗糖”和“0糖”的区别,以为它就是无糖饮料。其实,这款乳茶虽然没有添加蔗糖,却添加了果糖和乳糖。这两种糖的热量并不低。以果糖为例,每100克的热量在297千焦左右,而蔗糖也只有389千焦。放弃蔗糖加果糖,增加了甜度,热量却并没有减少太多。

所以,在选择无糖饮料的时候,一定不能只看品牌、宣传和价格,还要学会看产品标签,即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配料表里出现白砂糖、砂糖、葡萄糖、蔗糖等字样的就肯定不是无糖饮料。此外,要牢记一点:配料的种类越简单,添加剂就越少,最好不要选择添加了咖啡因成分的饮料。对营养成分表,则要重点关注热量占每日推荐量的百分比。如果比例较高,那么这个饮料最好还是少喝。

无糖饮料和有糖饮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甜味的来源。换言之,饮料本身存在的问题,无糖饮料也同样存在。比如,过量饮用各类饮料可能会影响骨骼健康。在无糖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磷酸,与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当它进入我们身体后,会与体内的金属离子结合,降低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率,这样就增加了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再如,饮用无糖饮料可能会对口腔健康和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虽然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不会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但是饮料中含有的酸同样会破坏牙齿表层的牙釉质,进而侵蚀牙齿。此外,无糖可乐中同样含有咖啡因,失眠人群不宜饮用。

总而言之,对于有饮料消费习惯的人而言,无糖饮料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添加糖对健康的损害,但这也是建立在不过量饮用的前提下的。同时,饮料本身带来的健康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多饮用白开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