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南部的寺庙之城默苏利柏德姆,有5座奇特的雕塑,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它们竟然类似于传说中的宇宙飞船。
无独有偶。在印度南部甘吉布勒姆的寺庙上方,横卧着一个长条状的圆柱体,它显示的也是一艘飞船的形象。这艘飞船虽然与上面的5座样式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众神之车”。
早在1943年,南印度迈索尔市的皇家梵语图书馆公布了一篇题为“Vgmaanila shaastra”的文献原稿。稿件是从一座倒塌的庙宇霉臭的地下室内发现的。出土时,装稿件的箱子被裹扎在有角的木板之间,随后箱子被运送到图书馆。十个课题组分别围绕文献中的十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涉及“众神之车”飞行员的训练和飞行员的服装,飞行路线,飞行器的构 造,制造飞行器的原料,以及不同驱动方式下利用何种金属吸热等等。
据公布的这篇梵文文献记载,众神之车“收集能量的镜面,由五份水银,六份云母,八份香粉,十份花岗岩,八份路华纳等构成”。各种不同成分经过净化、称重,然后在熔炉中加热至800摄氏度,以使所有的物质液化混合,最后浇铸到备好的铸模中。战神之车的飞行速度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约为5760公里/小时。在人类史前时代,战神之车已配备了避雷针,共有5种不同型号的避雷针。
从1943年起,印度的梵文学者和技术专家展开密切合作,试图揭开“众神之车”的奥秘。他们根据文献上的记载对战神之车进行了仿造。仿造后的结果表明,就现代技术水平而言,飞船并不是惊人的奇迹。根据文献记载,战神之车是一种多重结构的飞船,配有电磁驱动器,而据其他人估计,飞船配备的是火炉,热量直接从炉中外逸。
研究者还发现,飞船已装备有绝缘装置、电子装置、抽气装置、螺旋翼乃至安装在飞行器尾部的喷焰式发动机。这份文献还指明,飞行器呈金字塔形,顶端覆盖着透明的穹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依据这些所谓的“众神之车”雕塑以及相关记载,成功仿制出了VI型和VII型火箭并将其运用于战争。
古印度确曾拥有过或者出现过高度发达的文明。然而印度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如何拥有制造飞船技术的呢?“众神之车”真的如此神奇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