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对于只有27岁的慈禧来说,应该是她人生当中最难忘的一年。这年8月21日的晚上,在位11年、31岁的咸丰帝因病驾崩。也就是在这一年11月2日,慈禧联络恭亲王奕诉在北京逮捕了肃顺等八大臣,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酉政变”,开始了她长达47年的“垂帘听政”时代。

这个出生于普通道员家庭的“卑微”女人,主宰了大清王朝数十年。她从一个普通的皇妃,经过短暂的权力争夺迅速爬升至大清王朝的权力巅峰。三度垂帘听政,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将国家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主导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道,一步步带领大清王朝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她对帝王之术驾轻就熟,却对世界发展潮流置若罔闻,纵然能称得上是位女中豪杰,称得上是一位封建女政客,却没有力量去挽救中国的危局。她的一生充满了魔力色彩,让后人将其痛骂百年。其实生在封建皇家的她本身就是一种局限,她对权力的渴望,对封建王朝根深蒂固的认识,决定了她行将走过的道路曲线。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于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临死前,自知将不久于世的咸丰帝急忙传谕内廷大臣前来商议立皇之事。

作为咸丰唯一的儿子,载淳成为唯一即位人选,然后由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大臣尽心辅佐,暂管一切政务。而此时对于权欲熏心的慈禧来说,八大臣掌权,预示着自己将淡出权力核心,与封建最高权力擦肩而过。这是慈禧不能容忍的。熟读诗书的慈禧一直以来对历史上的权力女人顶礼膜拜,百般效仿。此时机会来到身边怎么就能轻易放过呢??但是她面对的是一个权力集团,是八大臣,而且这八大臣向来就是她的死对头。那么,为什么说这八大臣是慈禧的死对头呢??这要从慈禧人宫说起。

专政47年的慈禧太后如何搞定一帮粗暴的男人?

  慈禧靠的是什么?

当年慈禧入宫的时候,不过是个第六等的贵人。这就意味着进宫后的慈禧必须身处下层,去应对后宫各种各样的权力挑战,而慈禧能在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她能够工于心计,善使权术和谋略。慈禧知道后宫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血腥之气,在未来的日子里,摆在她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竭尽其所能,获得皇帝的宠爱,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二是任人摆布,成为后宫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慈禧选择了前者。

所以,慈禧在进宫那天就开始就将登上权力巅峰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紧接着她为自己制定了这样的几条战略:一是努力接近咸丰帝,赢得咸丰帝的欢心。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所谓“伴君如伴虎”,即使是皇帝最宠爱的贵妃,也会一不小心就被打人冷宫。但慈禧向来机智聪明,惯于洞悉人性,善解人意,在博取皇帝欢心的同时也不忘打造自己的人脉网络,逐渐建立自己的权力体系。因此逐渐留住了皇帝的心。

二是以子牵制皇帝。皇子是皇族最大的财富,慈禧知道只凭外貌并不能确保皇帝的专宠。当时咸丰帝还没有一儿半女,所以慈禧想率先生子占得先机,“母以子贵”,凭借生子提高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在这一招上,慈禧无疑又成功了。1856年4月27日慈禧生下了皇子载淳,地位也得到了飞速提升。正如《清皇室四谱》记载:“(慈禧)六年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同治帝)。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

在咸丰帝驾崩后的第三天,慈禧和慈安共同召见了八位辅政大臣,商议和安排皇子继位等问题。面对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的强硬姿态,慈禧一番阐释,不仅条理明晰,而且简明扼要,处处站在一个“理”上,连平素跋扈骄横的肃顺也一时无言应以对。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以两宫太后的胜利而收场。

乘八大臣松懈之时,慈禧与咸丰帝的弟弟、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后留在北京收拾残局的奕诉取得了联系。奕诉以吊丧为由立即赶到热河行宫,商议政变计划。8月7日,奕诉回到了北京,大清王朝的这一场政变就这样在无任何先兆下实现了,就连肃顺等人都觉得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专政47年的慈禧太后如何搞定一帮粗暴的男人?

对于慈禧来说,这场政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是钦定辅佐幼帝的集体,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任何人侵犯、剥夺八大臣的辅政权力,都是抗旨犯上,应被视为“乱臣贼子”。而慈禧呢,她虽然贵为皇太后,但作为一个女人,无论是在清王朝,还是在之前的历代王朝中,按照法律都是不应该过问政治的。武则天称帝后,尽管政绩斐然,将大唐帝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但仍被后人横加指责此时的慈禧很明白自己面临的压力,她所能够控制的唯一的力量,也是最大的王牌只有小皇帝载淳。要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只依赖恭亲王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要想与势力强大的肃顺等八大臣进行殊死的较量,她还必须扩大“群众基础”。于是慈禧又采取了一些策略。

在下达逮捕令的同时,慈禧又暗地里让文臣武将同时上了两道奏折。两道奏章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请求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支持亲王辅政。武将与文官为了自保,一时纷纷倒向慈禧这边。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慈禧开始签发通缉令,捉拿八大臣。最后载垣、端华、肃顺被斩,其他五位大臣都革职为民。

政变的实施只用了短短的三天时间,速度之快让八大臣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也让众多人惊叹不已一个女人竟然有如此雷厉风行的权术,确实很不一般。就这样,年仅27岁的慈禧在恭亲王奕诉的配合下,经过缜密的准备,发动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宫廷政变,攫取了当时中国最高的权力。

当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来临的时候,慈禧这个只有6岁的孩子并不为世人所知。然而仅仅过了16年,这个孩子已经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并成为咸丰帝最为宠爱的妃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她亲自导演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酉政变”。第一次鸦片战争可能对慈禧没有什么影响,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却给慈禧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就在她发动“辛酉政变”的前一年,英法联军,大举入侵天津,随后又侵占了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惨遭焚掠。而她和咸丰帝则仓皇逃亡热河。逃亡时的狼狈和惊恐无疑加剧了她对帝国主义的忧虑之心。

但慈禧不是一个有着与时俱进思想的改革家。因为所有推行的洋务活动没有一项是缘于慈禧的建议,重要的是慈禧把洋务事业的支持都限定在不妨碍她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当洋务事业的发展局限在物质层面上,引进的属技术、器物,且以购买为主,有利于专制主义王权的加强时,慈禧就会大力支持;当洋务事业的发展必须进入到制度层面,甚至于文化层面,需要触动慈禧和慈禧赖以存在的既得利益集团时,慈禧便不再是洋务的支持者,而是终结者。

慈禧同中国历代多数帝王一样,把维护个人的绝对权威放在首位。当权力受到威胁时,她不惜发动政变,就像铲除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一样,毫不留情。所以洋务运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能是失败,它只是封建制度下一个畸形的产儿,本来先天就不足,后天又缺乏存活的优良环境。

专政47年的慈禧太后如何搞定一帮粗暴的男人?

最后,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了破产。从始至终洋务运动都没有一个坚定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显得极其分散和有限。只凭一颗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改革之心,却没有注意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制度建设。

慈禧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女,在充斥着政治杀气的皇宫中凭借自己独有的智慧登上了权力宝座。就慈禧个人而言,她具备了政治家的素养,起码具备封建王朝中政治家的素养。她能参透王朝政治的本质,在钩心斗角,争权夺利中为自己找出路。就大清王朝本身来说,清朝的灭亡并不是慈禧一个人造成的,所以慈禧不是罪人。在慈禧接手清王朝时,中国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晚清政府也已经接近了灭亡,但是慈禧还是把她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大厦之将倾,怎么能怪罪于慈禧一人,她一个封建女人又怎么能力挽狂澜??慈禧是无辜的,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她选择了清朝,而是清朝选择了她。她走进深宫大院,除了为生存而夺取权力,还能做什么??她不具有一个君主应该有的高瞻远瞩和魄力,却涉足了政治。长期受到封建文化,尤其是封建帝王文化的熏陶,她又怎么去引导数亿中国人走向新时代??所以笔者认为,封建王朝的灭亡是整个封建统治阶层的腐败,是时代所趋,而不是慈禧一个人的错。

如今清朝已经进入故纸堆,但是它留下来的一切却永远无法淡出人们的视线。无论是与它相关的中国的耻辱,还是与它相关的人,都成为华夏子孙永远翻不过去的一纸伤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