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余人的搬离 给“天眼”一片“静默”成长环境

在深山洼坑里住了大半辈子的龙世乾做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搬出这个“大坑”。

马鞍移民搬迁安置点。 刘鹏摄 

马鞍移民搬迁安置点

大窝凼是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的一片天然洼地,只因地形如一个巨型“天坑”而被中国天文学家选为“天眼”的最佳“出生地”。

龙世乾原先的家就在大窝凼,他告诉记者,这里曾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是他们贫穷落后的根本。然而,因为“天眼”的诞生,大窝凼周边,5270名村民搬出了大山,在新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为实现“静默区”的要求,平塘县按照“移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对该区域内的1213户5270名村民进行了移民搬迁。

目前,搬迁的村民已经陆续搬入邻近城镇区域较好地段的马鞍安和油菜坪安置点,两个安置点占地面积分别为826.2亩和333.75亩,两个安置区教育、医疗和社区管理等相关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

“天眼”在成长 小镇在“蜕变”

暗夜观星园、天文教育园、天文时光村、平塘星酒店综合体、天文风情客栈、星空游乐场、科旅度假园……走进平塘县克度镇,天文元素无处不在。因为“天眼”,这个曾经藏于深山的普通小镇变成了日渐繁华的“天文小镇”。

“天文小镇”夜景。 钟欣摄 

“天文小镇”夜景

也正是因为“天眼”,平塘县相继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平塘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平塘县接待游客513.63万人次,增长40.1%;旅游总收入完成46.23亿元人民币,增长43.07%。如今,平塘城市面貌和发展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射电、大旅游、大发展”的驱动力初步显现。平塘县官方表示,在确保“中国天眼”正常运行的同时,平塘将充分发挥其世界品牌效应,大力做好“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的文章,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