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1

曹冲称象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叫曹冲,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个大官。有一次,别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父亲,还 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 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

中国民间故事2

望夫石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 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

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小石斑来到海郎哥的房门,海郎出来,看了看,说:这位姑娘你是谁,你又是怎样漂到这片孤岛来的?小石斑:你还记不记得,你在海边救过一条小石斑?记得啊海浪说。那是我,我是海龙王的女儿,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谢你。海龙王的女儿。海郎惊讶的说。

然后,他们俩慢慢和好,最后沉了夫妻,俩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还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龙,非常可爱。

但是幸福的生活过不了多久,海龙王出门回来了到处找不到女儿,打听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发雷霆,然后变成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头,来到海郎家大骂,还说:女儿,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三天过去了,海龙王呆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离,海龙王命令虾兵蟹将把海郎带走,小石斑抱着凡龙走出门外,爬上一座高山,望着海郎远走,流下了眼泪,最后小石斑和凡龙变成了石头,大家都叫它为望夫石。

中国民间故事3

宫女图的故事

从前有个青年,姓天名台,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这天,天台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气大变,下起大

天台见无法回家,急得团团转,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听哗啦一声,闪开一个山门,门里走出一个道姑,道姑说:你这人毫无道理,为何敲俺的门?

天台一愣,忙上前施礼,说:对不起,我是无意的,不知您在这里。

道姑说:我看你是个诚实孝顺的人,我有一件宝贝,叫如意百宝图,你拿去吧。同时,你说长,它就长,你坐在上边,说到哪里去,它就带你哪里去,到地方他就会自动停下,你说落,它就落,你说缩,它就缩小,你就可收起来了。

天台接过图,正在道谢,一眨眼,道姑不见了,山门也关上了。

天台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试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图,说声长,宝图就长成像芦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间一坐说:我要回家。宝图就自动升起,将天台连同柴草驮到了天台家门口。天台说声落,就落在了地上,天台说缩,宝图就缩小了,天台就收藏起来,去见母亲。

母亲正挂心儿子,见儿子回来了,又带回一件宝贝,非常欢喜。自此以后,天台打柴就不费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半年以后,天台想:人家都说帝王皇宫好,我何不去看看,开开眼界。当夜静以后,天台取出如意百宝图,说声到皇宫,宝图便飞起,将他带进了皇宫御花园。

天台放了宝图,天已黎明,他欣赏了各种花草,游览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着,迎面来了一位宫女,这宫女不由地起了爱慕的心,彼此通了姓名,叙说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宫女说:我整天在宫中,非常厌烦,讨厌宫廷生活,愿随郎君到乡下去。

天台说:你现在跟我走吧!

宫女说:现在这样走不行,无论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会出祸来。

宫女取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天台,说:这是皇上画的宫女图,皇上要封我为贵妃,现在离册封还有十天时间,你回去快想办法来救我。

天台坐了宝图回家以后,让母亲想办法,母亲也干着急,正焦心,想起道姑来。

对!道姑能赠宝图,定有办法救宫女,天台来到山上,用斧子敲开山门,见了道姑说明来意,道姑说:好办,你跟我去。

天台随道姑来到京城以外,道姑让天台在城外等着,独自进了金銮殿,把皇上的御印盗了出来,见了天台,对天台说,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丢了御印,一定很着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张出皇榜以后,你揭榜献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宫女了。说完,道姑就不见了。

皇上丢了御印,焦急万分,张出榜示,言明谁找到御印,高官任坐,俊马任骑,要什么给什么。

天台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带着天台来到八宝金銮殿,皇上说:你能找到御印吗?

天台说:能。天台带着人来到城南门外的井边,说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捞,找到了御印。

皇上问天台:你想要什么,天台拿出宫女图,说要画上的宫女。皇上想反悔,又不好改口,只好答应。

中国民间故事4

鲁班智扶斜宝塔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中国民间故事5

岳柱八岁知画

元代有个叫岳柱的人,从小就聪颖机智,而且很有远见。他很爱读书,不论是四书五经,还 是天文、地理、医药、算术方面的书籍,他都喜欢看,对经史尤其喜爱。

何澄是元朝着名的大画家,有一次他根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这幅画的画意是说:东晋有个叫陶侃的官员,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后来在家乡浔阳(今_西九_)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吏。陶侃当上公差之后,作风端正,两袖清风,家境因此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一天,鄱阳县的孝廉范逵专门来拜访陶侃。因客人来得突然,陶侃没有作任何准备。要留客人吃饭,又拿不出现钱来买酒菜;不留的话,人家远道而来,又对不起客人。真是左右为难!陶侃的母亲也在为儿子着急。可是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出一样值钱的东西来。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陶母叹息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值钱,头上又没有值钱的首饰可卖。她只有一头好头发,又黑又亮又长。情急之下,陶母毅然拿起剪刀,将自己的爱发剪了下来,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再买回酒菜招待客人。

这幅画画好后,何澄拿着它到处给人看,请人指教。看到这副画后,大家都称赞这幅画画得好。尤其是那些知名学者和绅士,纷纷说该画布局合理,画工精细,颇具风韵。

有一天,岳柱也看到了这幅画,当时的他只有八岁。八岁的岳柱一看到这幅画,也很快被它吸引住了,画中的人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啊!但他看得很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突然,他看到陶母手腕上戴着一个金镯,于是便大声地叫了起来。当时何澄也在一旁,正在为自己的画扬扬得意,听到小岳柱诧异的叫声,被弄得莫名其妙,就问他看到了什么问题了。小岳柱连声说:失真!失真!

围在一旁的人们,一听到失真,也大为惊讶,心想这小孩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怎么敢对大画家的画妄说失真呢?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何澄,看他这个作者怎么应对。本来还 是笑容可掬的何澄,马上脸上挂不住了,但他毕竟是阅历丰富之人,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因此很快便镇定了下来,和蔼可亲地问岳柱:那你说说哪里失真了?

只见小岳柱反问何澄:陶母手上戴着金镯,金镯就可以换酒,何必要剪去头发去卖钱呢?难到陶母舍不得卖金镯而舍得卖自己的头发吗?

这一问使得何澄大为惊讶,心想,自己真是糊涂啊,一画完手臂,为了美观,很自然地就在上边加了一个手镯,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真是画蛇添足。何澄对于小岳柱马上刮目相看,不但感谢他指出了这幅画的败笔,而且也夸赞他通晓画理,日后必有出息。

中国民间故事6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沈诸梁的人,因为他父亲的封地在叶地,后来他继承父亲的封地,人们就称他为叶公。

叶公有一大爱好,他特别喜欢龙。他认为龙这种动物是杰出人才的象征,它能腾云驾,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变幻无穷。他崇拜龙,便请来了各地能工巧匠,在柱子上、门窗上都雕刻上了龙,在墙壁上都画上了龙,屋内的家具和各种装饰都采用了龙的图案,就连钩子、凿子这些随手使的用具也都做成龙的形状,总之一句话,他家到处都是龙。

叶公就整天生活在这些龙当中,他欣赏起龙来可以饭都忘记吃,要是有人同他谈论起来龙的话题,他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要是他听说哪有一幅画得好的龙或者雕刻得好的龙,不管有多么远他都要去看,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它买下来。他这么爱好龙,整个楚国的人都知道。

天上的真龙知道了这个消息,非常受感动,它想:在世界上从来没有像叶公这样喜欢我的人,连我的图像他都崇拜得五体投地,如果见到我的真身,那又会怎么样呢?真龙想到这里就决定到叶公家里走一趟看看。

有一天,在一阵狂风暴雨以后,接着就是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天上的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它先趴在窗户上往里张望,尾巴拖到了叶公的家的厅堂里。真龙见到叶公的家里果然都是龙的图案,心中暗暗赞叹:真是一位爱龙的人啊,果然名不虚传啊!!

真龙可不像柱子上刻的、画的那么渺小,而是一个庞然大物。真龙的身子和尾巴横在厅堂里,摇头摆尾,吞云吐雾,神威抖擞。这时,叶公正好从房间里出来,他身穿绣着龙的衣服,脚上穿着绣有龙的鞋子,手中捧着一个酒杯,边走边欣赏上面雕刻的龙。他走到厅堂,猛然看到地上拖着龙的尾巴,吓了一跳,急忙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真龙!叶公这一看,脸色大变,惊惶失措,丢掉了自己的酒杯,边跑还 边喊:不好了!救命啊!龙来了!然后,他就钻进自己卧室的床下面,再也没敢出来。

真龙一见叶公这副模样,还 听见他叫喊,心中非常失望,心想:原来你爱龙是假的啊!你爱的龙只是刻画的假龙,对真龙不是喜好,而是害怕啊!然后,真龙纵身一跃飞上了天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

中国民间故事7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这种事例,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故事是这样说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个贪图走路错过宿店的牛贩仔,拉了两条小牛犊(音牛桃仔),望着南山而来,被出来觅食的小虎看见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准备等个机会食掉小牛犊。刚好在这个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来了,牛贩仔只能拉着小牛犊,进入一间土地庙中避雨。谁想雨越下越大下个不停。牛贩仔只得把破庙门关上。他把小牛犊拴在靠边的柱子上,自己找个地方休息。谁知这庙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处漏雨。只有找到靠门边的那柱子底下比较干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守在门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烦了,正想进去咬小牛犊时忽听到那牛贩仔唉声叹气地说: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听,心想,这个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却怕一个什么漏?到底这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还是回去问妈妈再说。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到底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呢?母虎也开不清楚这个从来没听过的漏是什么东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来到破庙前,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打呼噜的声音,它就蹲了下来,把虎尾巴从破门洞里伸了进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犊搔打出来,好吃掉它。这时候,牛贩仔靠在柱子上刚要入睡,忽然脸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惊醒过来,哎哟,不好了,老虎来了!当他镇静下来后,取出腰间那把锋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没想到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远方逃去。

母虎气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对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亏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连生命都没了。

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牛贩仔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由这则故事,我们可以见出闽南方言运用交流的巧妙,处处可有精华,可做文章!

中国民间故事8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中国民间故事9

哪吒闹海

从前有一位大将军,叫做李靖,他的夫人生孩子,生下来一个圆圆的肉球,在地上滚来滚去,李靖说:这一定是个妖怪。拿出宝剑来,朝着那肉球一劈,真怪,那肉球一裂开,从里面跳出一个男娃娃来,胖胖的脸,可逗人喜欢了。

李靖看呆了,正不知道该怎么好,一位神仙找他来了。这位神仙说:恭喜,恭喜!我知道你生了个男娃娃。这娃娃很了不起,让我收他当徒弟吧。说着,拿出一个镯子,一块手帕,交给李靖,这是我送给徒弟的礼物,这镯子叫做乾坤圈,这手帕叫混天绫。

这娃娃就是哪吒。七岁那年,一天天气热极了,他到大海里去洗澡,拿着混天绫在水里一晃,就掀起大浪,大浪把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震得东摇西晃。龙王吓了一大跳,就派了一个夜叉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就砍。哪吒可机灵啦,连忙把身于一闪,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别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正好打中夜叉的脑袋,一下就把他打死了。

龙玉听说夜又给打死了,气得一个劲地吹胡子,就叫他的儿子三太子带上兵,去把哪吒捉来。他的兵是什么呀,是虾、鱼、蚌、螃蟹,哩哩啦啦的一大串。

三太子冲出水面,对哪吒说:打死我家夜叉的是你吗?

哪吒说。是我,是我。我好好儿的在洗澡,你家夜叉话不问一句,就拿斧头劈我,我用乾坤圈碰了他一下,他就死了.他那么大的个儿,怎么一点儿也挨不起打呀?

三太子蛮不讲理,举起枪就刺,哪吒让了他好几次,可是三太子就是不放过他。哪吒急了,就把混天绫一扔,这混天绫马上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怎么也逃不掉。哪呢又拿乾坤圈一打,把三太子也打死了,吓得那些虾兵蟹将连滚带爬地钻到水里去。

三太子一死,就现出原形来了,原来是一条小龙。哪吒把他拖到岸上,心想:爸爸少一根腰带,我把这小龙的龙筋抽出来,搓一根腰带送给爸爸不好吗?他就把小龙的龙筋一根根的抽了出来,带回家去。

龙王听说自己的儿子也被哪吒打死了,又是伤心,又是生气,就变成一个读书人的样子,离开水晶宫,来找李靖了。龙王气冲冲地对李靖说;你生的好儿子,打死了我家夜叉,又打肥我的三太子!

李靖说;你弄错了吧,我的儿子哪吒才七岁,能打死人吗?

龙王说:你不信,就把他找来问一问。

李靖找了前屋我后屋,又找到花园里,哪儿也没找着哪吒。原来哪吒躲在一间小屋子里,在搓龙筋呢。李娟好容易才找到他:你在这小屋子里做什么?

哪旺说:爸爸,我今天打死了一条小龙,抽了他的筋,正在给你搓腰带呢。

李靖这才知道哪吒真的闯了大祸。只好带了他去见龙王。哪吒看见龙王就说:老伯伯,请您别生气。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三太子的。他用枪刺我,我让了他好几次,可是他还一个劲地追着打我。我没法儿了,才还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您瞧,这是从他身上抽下来的龙筋,还给您就是了。

龙王看见儿子的龙筋,更加伤心了,就说:我的儿子能让你白白打死吗?我要到天宫去告你的状。说完,就乘着云彩上天宫去了。

中国民间故事10

韩愈投书苍龙岭

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二人劝说韩愈去华山一游,以解心头之闷。韩愈对名川大山一贯比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日,经他俩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人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人离去。

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观赏了镇岳宫、玉井楼、二十八宿潭。他纵目西峰,气势磅礴,莲叶覆顶,开石为洞,庙宇依山势而建,道路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无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吟罢,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点。他又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高撑的长空栈道。他怀着欲罢难舍的心情,走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下了金锁关,来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难,便迈开脚步往下走,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一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一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

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一步也不敢迈了。唐时的华山,不象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唐时不过是在苍龙岭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文人出身的韩愈胆战心惊呢?但不下山不行,当时的华山非今日可比,荒寂无人,虫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

韩愈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一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大智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即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

以后清代的李柏登山至此,面对历史上这一哭一笑,他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苦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而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