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雄据于我国东北700年之久的高句丽政权为唐王朝所灭,由此打破了这一地区的政治平衡,从而在客观上为靺鞨民族的崛起创造了历史机遇。
唐王朝与新罗联合灭高句丽,事后双方就瓜分高句丽土地与人口发生分歧。当时唐朝不但获得高句丽决大部分疆土,还将近40万高句丽遗民强行内迁往中原各州县,从而引发高句丽民众的强烈反抗。不满唐朝独吞战果的新罗也趁机与之争夺,屡次与唐朝发生冲突。与此同时,高句丽灭亡为契丹、奚等东胡室韦系各部解除了东顾之忧,这些部族势力纷纷兴起并与北方草原新建的后突厥汗国联合与唐朝抗衡。
营州之乱
公元4世纪以来契丹族即分布于今燕山以北至辽西各地,并逐渐形成由八大部落联合的同盟。到6世纪中页,已约有人口20万左右。公元648年(唐太宗贞观22年)契丹联盟首领窟哥可汗要求“内附”,唐朝册封窟哥可汗为松漠都督戍营州(今河北昌黎),赐姓李。公元679年后突厥汗国联合奚族攻唐营州广宁一线,唐朝任命窟哥可汗之孙李尽忠为松漠都督武卫大将军,其弟枯莫离为弹汗州刺史,同时任命与其有姻亲关系的孙万荣为归诚州刺史,希望借契丹与营州地方豪强的力量抵御后突厥。武周代唐。营州都督赵文翙专横“数侵侮”契丹,视契丹人“如奴仆”致使“尽忠等皆怨望”,《资治通鉴》记载:万岁通天元年五月壬子(公元696年6月)、营州地方“大饥”赵文翙竟“据仓济不发”,引起契丹各部的强烈不满。李尽忠联合孙万荣举兵作乱,攻破羁縻少数民族的营州、幽州。历史上称此次事件为“营州之乱”。
李尽忠、孙万荣叛乱的消息很快传到洛阳,女皇武则天极为震怒“下诏改万荣为万斩,尽忠为尽灭”,”诏令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司农少卿麻仁节率兵讨之“,又招还在粟末水前线的李多祚回援营州作为策应。然而出师不利,八月初讨伐军刚到郏石谷即遭叛军伏击战败,主将张玄遇、麻仁节成了俘虏。又令夏官尚书王孝杰、左羽林将军苏宏晖领兵七万征讨,再次失败,王孝杰战死,苏宏晖逃回。万斩趁势攻入羁縻少数民族的幽州。李尽忠死,万斩代领其众,后突厥默啜掠契丹老弱妇孺,唐(周)朝杨玄基等率军击破契丹,万荣(万斩)被杀,其头颅被送到唐朝东都。公元700年,降将李楷固、骆务整率军平定契丹余部。至此营州之乱平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