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原保卫战,是北宋末年为抵抗金朝南下,以太原为主战场展开的一场保卫战。此次战役以宋军战败、太原失守而告终。攻陷战略重心太原之后,金朝西路军挥师南下,与东路军遥相呼应,于年底会师开封,顺利灭亡了的北宋王朝,是为“靖康之难”。
宋金太原之战,是金灭北宋之役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在太原之战中,宋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太原之战中宋朝的决策混乱导致宋军主力悉数败亡,无疑是导致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本文便通过梳理太原之战的过程,来了解在太原之战中,宋朝是如何因为种种弊端,吞下惨败的恶果的。在金宋联合灭辽之战中,与金国的势如破竹相比,北宋却打得异常艰难,面对耶律大石和萧干的两次惨败,使得宋朝的无能暴露无遗。
天会三年,金太宗便在完颜宗望的建议下,颁诏侵宋,以完颜杲为都元帅,总领侵宋事务。金军分两路进军,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率领,自西京直取太原,而东路军则由完颜宗望率领,从南京出发,攻取燕京,直下中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两路军的军事实力。
西路军:宋朝河内丞范仲熊曾经被金军俘虏,后来回归宋朝,写作《北记》一书,《北记》中说“以仲熊所亲见,黏罕寨有兵五万人,娄宿孛堇寨有兵万人,皆枪为前行,号曰硬军。人马皆全副甲。”此为范仲熊在金营中亲自了解到的情况,应该较为可信。以此来看,金军西路军的实力非常强大,有六万重装军队,战马也基本配备马铠。
东路军:与西路军相比,东路军则弱了许多,李纲上疏称:金人之兵张大其势, 然得其实数不过六万人, 又大半皆奚、契丹、渤海杂种, 其精兵不过三万。而宋朝使臣沈梲提供的数据则是“沈梲见李纲言,贼骑不过五万,能战者止万馀人,太子营不及二千,药师常胜约三千骑,诸营部兵闻止有兵三万馀,其过河者只有大半,可以邀击。”东路军的精兵,只不过一万而已,比起西路军可以说很是寒碜。
宗翰自西京出发,过怀仁河阴两县进攻代州,在此之前,宗翰认为在代州必有一场恶战,告诫手下“今日至代州,与南军必有数战。”怎料宗翰实在高估了宋军,到了代州城下,并无一战,守臣李嗣本直接投降。金军一路势如破竹,只有崞县守将李翼和代州沿边安抚副使史抗父子进行了抵抗, 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
之后金军自代州直扑忻州石岭关,守将耿守忠也不战而降。宋朝的防守出乎了完颜宗翰的意料,一路几乎毫无阻碍的进军,让他有了直接消灭宋朝的信心。史载“於是贼众如入无人之境,直寇太原,粘罕始有易中国之心矣。”至此,时长十个月的宋金太原之战正式打响。
在重镇太原被围后,宋朝政府终于做出了反应,命令朔宁知府孙翊、府州知州折可求救援太原。孙翊是河东名将,素有勇名。然而手下兵力只有两千人。此时,孙翊手下提出了正确的决策。“不若引兵北捣云中,彼之将士室家在焉,所谓攻其所必救也。”此时金军主力尽在太原,如果出兵北攻防备空虚的云中,完全可以达到围魏救赵的效果,成功牵制金军。
孙翊也深知这一点。但是孙翊表示“此策固善,奈违君命。” 宋朝将从中御的传统让普通将领在接受君命的基础上难以做出符合战机的决策。于是,孙翊的两千人只能到太原城下驻扎防守,之后金军分师攻朔州,朔州又直接投降,孙翊手下军心动摇,孙翊也被叛军所杀。
折可求的兵力则比孙翊充足的多,折可求与带麟府兵两万会合刘光世的延安路援兵,出府州至宪州出天门关支援太原,宋军远道而来又未经修整,在太原城下与金军激战,互有胜负。日中,金兵突然从折可求军寨后面的开生山出现,而负责防御的刘光世再次发扬了宋军的优良传统——卖队友,毫无抵抗便直接跑路。宋军直接崩溃,“河外兵将十丧七八” ,第一阶段的太原救援战以完全失败告终。
虽然歼灭了两支宋军,但金军孱弱的攻城能力面对太原依旧毫无办法,与西路军受阻于太原相比,东路军顺利得多,已经包围了开封府并且逼迫宋朝割让真定、太原、河间三镇求和。于是宗翰便命令完颜银术可围困太原,自率军队返回西京。
宋钦宗的卖国行为,引起了三镇军民的强烈反对,当金人手持宋钦宗的割地诏书来到三镇城下时,三镇居民拒不奉诏,仍旧坚守。三镇军民的誓死抵抗,让宋钦宗也只得放弃卖国,重新下诏坚守三镇。宋钦宗命姚古为河东制置使,带兵六万,援救太原,种师中为制置副使,带兵九万援救真定河间。第二次太原救援战开始。
战役初期宋军进展顺利,姚古收复隆德和威胜,张灏军也自汾州北上救援。但由于金西路军兵力强大,而且宗翰早已命令士兵严防死守,封锁太原,太原始终无法解围。宋廷便下令种师中带兵出井陉援救太原。种师中派遣先头部队收复榆次,由于姚古张灏暂无进展,种师中便持重行军,主力暂时驻扎真定,以此对峙。
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宋军的知枢密院事许翰开始了外行指挥内行,金兵分就畜牧,被宋军斥候误认为撤军,许翰便三番五次催促种师中进军太原。宋史载“知枢密院许翰信之,数遣使督师中出战,且责以逗挠。” 逗挠之罪可是不小的罪名,种师中无奈感叹“逗挠,兵家大戮也。吾结发从军,今老矣,忍受此为罪乎!”。于是种师中不携带辎重,轻装火速进兵太原,之后的结果显而易见,孤军深入的种师中被金兵轻易歼灭,种师中也战死沙场。
由于上级的错误指挥,导致种师中孤军深入,补给不足,外加姚古和张灏军此时不动如山,导致种师中被金军铁骑围攻而战死。种师中军的溃败,让金军立即调集兵力在盘陀击溃姚古军,而此时的张灏军依旧杳无音信,不知在干什么。姚古兵败盘陀后,宋军再次展示了自上而下腐朽不堪的特点,统制官焦安节谎报军情,称完颜宗翰将率大军进攻姚古,姚古便连夜撤军。
宋军第二次救援太原之战再次以完败告终,宿将种师中战死,精锐西军损失过半,剩下的宋军也士气低落,之后的第三次救援太原之战,失败似乎已成定局。两次救援太原的惨败,让宋钦宗的抵抗意志荡然无存,不过,为了装装样子,也为了把一直坚决主战的李纲排挤出朝廷,宋钦宗下令李纲挂帅再次救援太原。
李纲当即表示“臣书生,实不知兵。在围城中,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兵事,今使为大帅,恐误国事。”李纲深知自己的军事能力不足,而宋钦宗当然不会听这合理的解释,他只需要让李纲远离朝廷去背锅。不由分说,便认命李纲为河东河北宣抚使,主持救援太原事宜。
虽然李纲自称不知兵,但实际上,仍然可以提出不少正确的军事建议,如果李纲的决策得以实施的话,宋军说不定也不会有之后的惨败。宣抚司只有一万两千的兵力,李纲上任后,首先请求延期出发来集结军队,被宋钦宗拒绝。李纲不得已仓促出行,赶赴河阳,训练士卒,整顿器械,休整了十余日。进次怀州,严明军纪,又请求调集防秋之师支援。可宋钦宗收到后,不但不支持,反而罢减防秋之师,并且再次下诏催促李纲援救太原。
在钦宗的再三逼迫下,李纲立即动员援救太原,李纲曾上书表示“极论节制不专之弊,且言分路进兵,敌以全力制吾孤军,不若合大兵由一路进。”毫无悬念,宋钦宗再次没有考虑李刚的建议。而作战方针也与李纲构想完全相反,偏偏要分兵救援。最终的计划便是:解潜,刘韐、折可求、张思正各自分兵,救援太原。
李纲尝试反对,却无济于事。就像是萨尔浒之战提前五百年一样,宋军被轻易各个击破。第三次太原救援战再次完败。而战败的黑锅,自然是一路决策全被宋钦宗否定的李纲来背了。不久,李纲就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贬。从最高决策层到普通将领,宋军千疮百孔,不堪一战。即使有种师中、李纲这样的忠臣良将,也只会被排挤陷害,要么战死,要么背锅。如此国家,焉能不亡?
在太原之战中,北宋先后组织三次救援的军事行动,投入兵力达40多万,但全部以战败告终,伤亡惨重,损失达20多万人。此后金朝援军抵达,宋朝再也无力救援。1126年9月,已经坚守255天的太原城被攻破。此后金朝西路军长驱直入,与东路军会师,于11月攻破开封。太原之战的失败,决定了北宋王朝覆灭的结局,南宋人陈规评价道:“京城之难,其源在于援太原之失利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