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09年,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遂挂帅北伐,东晋王朝进击南燕的作战,历经10个月之久,最终刘裕率军攻克南燕都城广固,将南燕灭亡,为推进北方地区的统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u=3629378931,4126670359&fm=26&gp=0_副本.jpg

永嘉之乱后,晋朝皇室南渡,建立东晋。重组的政治架构形成了以皇帝为共主-高等士族执政-次等士族统领流民军队的格局。这种非常现实的分配,很快就维持住了国家运作。一直到东晋末年,朝政崩坏,士族也不可避免的衰落。随着著名的孙恩起义爆发,来自更底层的刘裕开始崭露头角。他抓住机会,带着寒门庶族以军功起家,试图改变南朝权力格局。

与此同时,北方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淝水之战后,随着前秦的崩溃,散布在北方的各个鲜卑组织都开始了复国活动。其中以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最为强大。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新崛起的拓拔鲜卑的打击下,后燕分裂出了一个地方政权,就是以山东广固为首都的南燕。

借助偏安于东海的地理位置,作为移民政权的南燕初期征用山东本地儒生,设立冶炼场、置盐官、控制盐铁, 减免民众税负以争取民心。这使得偏安山东的南燕一度不容小觑,号称拥步兵37万, 骑兵5万3千, 还有战车1万7千乘。由于不敢得罪新崛起的拓拔鲜卑,南燕的很多宗室亲族也流落在西边的后秦。所以东晋就成为了南燕掠夺和拓展的方向。

公元404年,刘裕起兵击败了篡晋称帝的桓玄。随后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南燕见东晋内乱,从公元406年起就多次派骑兵南下攻掠淮北。到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嫌宫廷乐师不够,欲对东晋用兵掠取有关人才。这年的2月,慕容超轻启边衅,进击东晋宿豫,掠走吴口2500人。结果也给了新崛起的刘裕机会去建功立业,提升地位的把柄。

u=3589709182,3286778286&fm=26&gp=0_副本.jpg

刘裕战前精心制定的北伐日程,是综合外交。地理。民俗等因素做出的缜密判断。在外交上,南燕的保护者后秦,正在北方面对兴起了赫连勃勃。后者也正在不断袭扰后秦的西北边疆。至于南燕的劲敌北魏,也在对南燕虎视眈眈,基本不可能支援南燕。在南燕政权的内部,高度汉化的慕容超开始按照儒家和法家的政治理论加强中央集权。

他不仅使用严刑峻法来铲除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宗亲,任用亲信。甚至还将山东本地的汉人士族也排斥在核心统治集团之外。他的朝廷还对百姓清查户口,征收重税,引发了山东汉人的反抗。很多南燕的官吏都有亲属在北魏、后秦和东晋为官,向远亲们表达了政权的困厄。

在对手内忧外患且外交孤立的情形下,刘裕于4月从建康率水师溯淮河入泗水。这次北伐的主力是东晋的禁军和北府军。尤其是后者,主要由来自京口和广陵的南渡侨民组成。既有国破家亡的怨恨,也因在北方的生活经历,比较熟悉胡族的生活习惯与牧马习俗。

按照战前收集的情报和对之前桓温北伐经验的总结,刘裕制定的计划是在3-4月的春季出征。大军水路并进,沿着之前开凿的江淮运河进入泗水,迅速北上。此时江淮地区逐渐进入雨季,河流水位渐渐上涨,有利于行船,可以节省士兵体力和牲畜运力。在到达泗水边的重镇下邳之后,行军至琅邪,就逐渐开始进入南燕境内。

当时从鲁南到南燕国都广固城有三条通道:一条是沿沂水北上,越过大岘山,直捣临朐、广固。这是一条捷径,但沂蒙山区十分险峻,被称为“齐南天险”。一条是从东北经过莒城、东武入潍水北进,再往西走进攻广固。这条路绕行甚远,耗费时日。还有一条是从西北越过泗水经梁父城,转向东北逼近广固。这条路山路太长,行军运输都很困难。

刘裕为了对南燕实施斩首行动,选择了最险要的第一条道路。计划让大军下船全速前进,穿越鲁南平原,翻过大岘山后进入南燕腹地。然后以山地为依托,与燕军在鲁北地区伺机决战。以往桓温北伐时,难以维持漫长的水路粮道。所以刘裕将进入鲁北地区的时间卡在当年6月,北方小麦即将成熟,远征的晋军有机会就地取得粮食。

在6月底达鲁北决战的另一层考虑是气候对于军队战力的影响。北方胡人为了躲避暑热,也为了发挥忍耐严寒和战马肥壮的优势,往往选择在秋季南下远征。而6月时值夏季,比较耐寒而且披挂重甲的游牧民族往往不耐暑热。相比之下,南朝士兵对于暑热的忍受能力强过北人,所以南朝往往选择在春夏季北伐北朝。

刘裕部下的北府军中有很多都是北方侨民。他们知道北方的汉人乡兵,会在每年2月份和9-10月份的农闲时间集中起来操练军事。那时战力略强于其他时节。而5-6月间要翻地,还要准备收麦。所以鲜卑人即使要征调汉人乡兵作战,这些乡兵的战力也是比较弱的。

最后,历经了百年之久的汉化历程,慕容鲜卑已经适应了中原的城市生活。南燕朝廷就学会用编户齐民来管理汉人。一面征收赋税,一面抽调步兵助战。所以在之前和拓拔鲜卑的战争中,他们完全按照中原军队模式与新崛起的拓拔族游牧军队对抗。慕容鲜卑地顽强坚守邺城、信都、中山等城市,成功顶住了拓拔鲜卑的一轮轮围攻。最后才因粮食耗尽而突围,在野战中败于拓拔鲜卑的铁骑。

有鉴于此,晋军会不可避免地进行漫长的攻守城战役。于是刘裕有先见之明地准备了过冬的物资和冬装,以应对北方严寒的秋冬季气候,减少入冬之后的非战斗减员。当然,由于入秋之后游牧民族的战马日益肥壮,而南方士卒难以忍受北方的严寒。所以为了防止后秦和北魏的骑兵干涉,大战应当在入冬前结束。

总体来看,这一作战计划充分考虑到了南北方地理和气候差异,作战的节奏与天时相适应。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天时,晋军必须尽快消灭对手的主力。所以刘裕命令晋军将士一旦越过大岘山,就必须怀有一往无前的决心与对手死战,之忧这样才有出路。

u=3195387856,3151000209&fm=26&gp=0_副本.jpg

按照计划,约3-5万名北伐军于5月来到下邳,留下船舰后登陆,改由陆路进至琅邪。所过之地皆筑城垒,步步为营,防止对手截断粮道。南燕鲜卑人一开始觉得晋军是来进行报复性的边疆袭扰,从而不以为意。但在发现晋军的运粮规模和行军路线之后才注意到,晋军直奔自己的国家中心而来!此时南燕的防御重点,是沂蒙山区以西的梁父城和东边的莒城,没有对沂蒙山区直接设防。在御前会议上,重臣公孙五楼认为吴越的士兵轻捷果敢,锐气十足,不应当与他们野战接触。

他继而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沿着国家的南大门沂蒙山区设防,然后派出骑兵截断晋军的运粮通道和退路,使敌人腹背受敌。中策是坚壁清野,将粮食和郊外人口集中到城市,消耗晋军的体力和锐气,然后伺机反攻。下策是放晋军进入鲁北平原,与之决战。

对于以上三策,南燕皇帝慕容超认为晋军前期行动隐蔽而迅速,再加上晋军后路防御严密,现在截取粮道已经不太现实。由于之前南燕的汉人曾经起义,反抗鲜卑统治,南燕甚至要靠骑兵在边境巡逻的方式,阻拦汉人民众逃亡到东晋。如果现在就实行破坏很大的坚壁清野,清除郊外的民宅和田地,不仅对于本国经济破坏很大,而且会提前逼反民众。再加上南燕有10余万人马,其中有1万具装甲骑和万余辆战车,可以在平原作战中践踏吴越的步兵。所以慕容超选择了下策。

辅国将军慕容贺赖卢苦苦劝阻,建议至少采用中策,但是慕容超也听不进去。太尉慕容镇劝谏认为,如果一定要骑兵在平地作战,就应该冲出岘山以南去迎战敌人。即使在战斗中不能取胜,也还可以退守,不应该放纵敌兵进入岘山。慕容超拒不听从。慕容镇抱怨道:主上既不想主动迎战,把敌人击退,又不同意迁移居民,清肃原野,反而把敌人引进自己的腹地,坐在那里等待敌人的进攻围困。这一点太像汉末蜀地的刘璋。今年之内我们国家就要灭亡了。!

这话传到慕容超耳中,他觉得是宗室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就把慕容镇抓起来送进了监狱。然后下令收回了梁父城和莒城的驻军,在平原地带集中具装甲骑。希望依托首都广固以南的临朐设置防线,将远道而来的疲惫之敌一网打尽。

6月盛夏,北伐军进入鲁南平原,几乎未遇抵抗。在过莒城后全军火速越过大岘山,发现南燕没有布置步兵防御山地,阻拦晋军。正如刘裕所料,由于南燕国力较弱,不敢轻易使用对自己伤害极大的坚壁清野政策,于是全军心安。晋军还顺势在山地修建营寨,保障后勤线和退路。

此时,容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5万进据临朐。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4万前来支援。燕军至临朐后,慕容超派公孙五楼率骑兵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想在盛夏季节切断晋军的水源,使其丧失体力。于是刘裕派出晋军中数目较少但十分精锐的骑兵出击,与鲜卑人争夺水源。

因为需要与北方强敌的对峙,从孙吴开始的南方六朝就组织了自己的骑兵部队。江东的政权往往通过与外国互换礼物、边境贸易和战争缴获的方式,从北朝获得一些宝贵的具装马。后来东晋还开辟了云贵高原的西南战马来源,获得了巴滇马。这条技术输入线路,向北后来还能从蜀地获得来自青藏高原羌族、吐谷浑乃至西域诸国的良马。

面对鲜卑的具装骑兵,不批挂马铠的晋军骑兵十分灵活,进退自如。而且他们也会使用马槊冲击的战术。面对强敌,没有批挂马铠的孟龙符手持马槊冲阵,先发制人,直扑敌人中军的将领所在。结果成功地打乱了敌军的指挥体系。而鲜卑骑兵因为装备较重,短时间内无法发起有效的冲击。再加上主帅陷入困境而无法有效组织反击,反而被晋军轻骑兵的亡命突击打蒙,纷纷后撤。结果孟龙符因为过于勇猛,孤军深入,反而被缓过神来的鲜卑骑兵包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孟龙符展现了极高的军事素养。一人反复发起了几次漂亮的马槊冲锋,每次都杀死几个鲜卑骑兵,直到力战身亡。

在主帅阵亡后,陆续赶到的晋军轻骑兵发挥轻便灵活的优势冲入敌阵,夺回了主帅遗体,并成功驱逐了对手,并占据了水源。在发现山东地区的小麦已经逐渐成熟,且鲜卑人没有加以破坏后,刘裕紧张的心情终于得以放松。

u=2220569442,1001545215&fm=26&gp=0_副本.jpg

进入平原地带后,为了防御鲜卑的虎班具装甲骑,刘裕在大军的左右翼部署了战车4000辆。这些车辆外卦上布幔防御弓弩,战车后的士兵持长槊防御骑兵。其他步兵剧中,骑兵在后压阵。晋军进抵临朐南,慕容超派10000名具装骑兵围攻晋军的车营。由于敌强我弱,刘裕命令部下先坚守,再伺机反攻。

晋军对在车营外奔驰的鲜卑具装骑兵施放弓弩,在近战中会用马槊攻击。鲜卑具装骑兵的持续冲击和射击都没有突破晋军的车阵,晋军步兵也没有外出作战。但是鲜卑具装骑兵不是轻装为主的匈奴骑射手。时间一久,这些重骑兵甚至下马冲锋,试图翻越晋军的车城,和晋军肉搏起来。交战至半晚,由于鲜卑人野战优势太大,北府军就算善战也难以在平原地带持久坚守。为了避免与对手持久鏖战,晋军施展了南方军队的拿手好戏----劫营。

刘裕派遣步兵5000人绕道包抄临朐城,乘虚而入,攻陷了只有老弱病残的后方基地。克城之后还大肆鼓噪呐喊,插上晋军的旗帜,宣称晋军已经从海路而来,截断了鲜卑人的退路。为此,他们还展示了缴获的慕容超的御马、印玺、辇舆等皇家用品。这给十分疲惫的燕军以巨大的心理压力。结果慕容超不仅没有稳定军心,反而不战先乱,自己带骑兵逃跑回广固都城。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斩杀了十余员将领。失去了具装骑兵主力的10余万燕军不战自溃。

随着这一天的战斗结束, 南燕的野战力量奔溃了。如果没有利用夜袭和心理战术,拥有具装骑兵的燕军本应坚持的更加持久。但是由于没能及时坚壁清野,拒敌于国门之外,燕军丧失了主场作战的优势。慕容超逃回广固。刘裕乘胜追击北上,攻克广固外城后进行了屠城。慕容超带领鲜卑卫队退守内城,修建了三重壕堑包围南燕的宫城。期间,刘裕招降纳叛,重金收编了很多流散在野外的长槊步兵和具装骑兵为己所用。这些人在后来将成为他征战四方的得力干将。

另一方面,为了消化山东地区,防止后秦和拓拔鲜卑前来趁火打劫,刘裕派人联络南燕境内的汉人。结果,南燕的汉人每天来运粮投军的数以千计,弥补了攻城战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慕容超先后让尚书郎张钢和尚书令韩范到后秦求援。7月,后秦的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步骑兵1万,与洛阳守将姚绍汇合来救南燕。后秦遣使威胁刘裕,10万兵正在洛阳屯驻。若晋军不还,就要进军了。刘裕识破姚兴虚张声势,认为后秦如果要发兵来战,肯定已经来袭了,根本不会遣使。所以这是敌人的外交讹诈而已,于是顶住心理压力,继续挥军强攻。不久,姚兴被刘勃勃击败,遂令姚强撤回长安。

u=503888469,3482128294&fm=26&gp=0_副本.jpg

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就欲割大岘山以南的国土给东晋,并进贡1000匹具装战马。对于吃到嘴里的肉,刘裕当然不想吐出来。9月,刘裕又截获为借兵去后秦的韩范。故意使其绕城而行,以示后秦救兵无望。城内南燕守军变得更加惊恐。

10月,晋军加紧了攻城步伐。打造了冲车、飞楼等各种攻城器具,加强攻防能力。最后在次年2月,刘裕对广固发起总攻。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就此灭亡。

刘裕灭亡南燕的战役,是南朝历史上不多见的成功北伐。以步兵为主力的南朝将士,成功利用地理气候因素、外交判断以及心理战,打败北方的具装骑兵。这一战功也成了后世汉人眼中堪比封狼居胥山的不世战功,被后世的南宋主战派臣子大为赞颂。只是随着北方新兴强权的产生,这样的成功也就变得不可复刻。刘裕建立起来的宋,就和后来的同名王朝一样,再也没有实力与可能,复制这样的功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剩余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