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当时的安禄山为何敢发起叛乱造反?

u=307303876,487935300&fm=26&gp=0.jpg

唐天宝年间,玄宗开始安逸享乐,招纳杨玉环为贵妃后,大修宫室,专以声色自娱,生活极其奢侈荒淫:政治上宠信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李林甫为相19年,杜绝言路,嫉贤妒能,杨国忠依托杨贵妃的关系取得玄亲信任,杨国忠代李林甫为相后。擅权跋扈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人兼领40多个职务,卖官鬻爵。政治日趋腐败;宦官势力益盛。官吏贪婪,兼并土地,广置庄田。边将安禄山用各种手段取得玄宗宠信,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数十万重兵。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月,安禄山与平卢兵马使史思明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兵15万发于范阳,爆发了“安史之乱”。从唐朝平定洛阳王世充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原人民过着和平的生活。长期没有经历过战争,加上天宝年间由于府兵制破坏,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精兵猛将都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当时战事突开,中原郡县毫无应变能力,望风溃逃,不足一月叛军已经在灵昌渡过了黄河。十二月,叛军先后攻破军事重镇荣阳和东都洛阳。

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立伪政权。与此同时,安禄山分兵三路发动进攻:一路攻击潼关,威胁长安;一路南下襄、邓,要切断唐朝的漕运;一路沿汴河东去。要攻取唐朝最重要的江淮赋税基地。六月。叛军攻陷长安门户潼关,玄宗被迫西逃。至马嵬驿,士兵哗变,处死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死了杨贵妃,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

叛军虽然暂时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但是由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激起民愤极大。在河北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等地方官纷起倡议,结盟自保,给叛军后方造成极大威慑。在河南,南阳和睢阳的战斗也异常激烈。南阳市江汉的屏障,睢阳是通向江淮的要道,而江淮是唐朝的重要财富来源。

u=474640306,512296305&fm=26&gp=0.jpg

安史集团为了切断唐朝廷的经济命脉,接连派大军猛攻南阳和睢阳。南阳太守鲁灵守城历时一年,南阳失陷后又退保襄阳,扼住了叛军南下的道路。睢阳太守许远,真源令张巡等苦守睢阳,以6000余人抗击10余万叛军于睢阳城外,时间长达7个月之久,进行大小400余战,杀敌12万。城里粮食断绝,战马杀尽,连麻雀老鼠都被搜索干净,即便树皮、草根、纸张也被吞吃尽光。睢阳最后陷落时,安史集团已丢失长安无力再向江淮进扰了。江汉和江淮地区的保全,使唐朝在经济上有所依赖,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的情况下,安史集团发生内证,先是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取代帝位,后来安庆绪又被杀。761年,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加上唐军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连连取得对叛军的胜利,叛军力量大大削弱。宝应元年(762年),代宗李豫继位,重新调集兵马,又向回纥借兵,唐军先后收复了洛阳、河阳、郑州、开封等。唐军认为这些长期陷于敌手的广大土地是“贼境”,大肆掠夺了三个月。回纥兵攻下洛阳后也纵兵掠夺杀人以万计,大火持续几十天不灭。

安史之乱,使北方黄河流域、特别是河南地区遭受重大损失,襄、邓要孩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从郑州、开封往东,延续到江苏泗洪,从焦作往江赋税高北一直到安阳,千里范围的百姓几乎全都战死或逃亡了,曾经富腴的中原广大地区呈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悲惨景象。此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河南的经济地位急剧下降。

唐朝中央政府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为求一时的苟安,采取了招降措施,使安史降将们摇身一变,成了中央任命的地方节度使,保存了相当大的实力。同时,为增加平叛的军事力量,朝廷还对内地掌握兵权的刺史多加节度使的称号。所以,安史之乱平定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根据《新唐书·方镇表》计,藩镇多时达40多个。其中为祸尤烈的是在今北京和河北地区号称“河朔三镇”的成德、魏博卢龙三个藩镇,另外还有中原地区的淮西镇、宣武镇等。这些藩镇往往自专财赋,割据称雄,专横跋扈,中央政府的号令根本无法执行。

u=1592166778,2462360599&fm=26&gp=0.jpg

当时的安禄山到底有多少本钱,敢让他铤而走险?

最根本的原因:军事制度的改变,给了投机者机会

原本唐帝国的建立时继承了“关陇集团”的军国体制,充满军事扩张的欲望。这个“关陇集团”实际上就是五胡乱华之后,鲜卑王朝与汉族杂糅之后,留下来的军政遗产。是贺拔岳在关陇地区整合的军事力量,他们定居关中,胡汉杂糅,相互通婚,形成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有两种制度是从北魏时期开始伴随着“关陇集团”一直延续到了唐帝国——均田制与府兵制。

均田制可以理解成国家将无主的田地按人数分配给农民耕种。而这些农民就成为府兵,府兵制的主要机构叫做“折冲府”,负责府兵的选拔和训练,府兵平时在耕田,农隙训练,战时作战。只要是府兵,全家免除赋役。这样的军队,国家是基本不花钱的。

而军事扩张的上限和无主土地的减少开始改变原有的府兵制。而武则天时期严重的土地兼并最终将均田制彻底崩溃。最终在无兵可用的情况下,唐玄宗开始锐意革新,又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招募“职业军人”守卫辽阔的边疆。一切为战争考虑的宗旨下,节度使也就随之诞生。

由于军事制度的变革引发了一系类的制度反应,由于募兵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财政经常不能按时供给边疆。所以节度使的权力开始涉及军政、财政等等各个方面。在安禄山起兵之前,唐帝国一共有十个地方节度使。而安禄山当年已经身兼三个地区(平卢、范阳、河东)的节度使职位。

下载.jpg

重要原因:国际环境影响,给了投机者时间和空间

在唐帝国建立初期,“关陇集团”开始分化瓦解,但府兵制等一些优秀的经验被保留。当时突厥异常强大,唐初天下未定之时,各地方势力纷纷向突厥建立良好关系,这里包括山西李家、河北窦建德等等。直到唐统一中原后,突厥内部开始涣散,唐帝国迅速介入草原地区。

从此,唐帝国便开始了一段可以左右北方贸易路线的黄金时期。可还是在武则天时期,被周女皇任人唯亲的军事任免给搅乱了,大量的武姓贵胄担任指挥造成了唐帝国大量军事灾难。直到唐玄宗时期,才重新以武力控制贸易路线。

但这时,国际趋势与李世民时期,出现了新的变化。回鹘与吐蕃等势力在西域崛起,让从长安出发走河西走廊的贸易路线十分危险。唐帝国不得不转移贸易路线,从河套地区前往鄂尔多斯高原,这样西去布哈拉与撒马尔罕、东去辽东与渤海国。

在唐玄宗时期的北部有两个实力强盛的军事集团。一个是安禄山,叛乱前安禄山已经是平庐、范阳和河东三地的节度使。另一个是以王忠嗣、哥舒翰为首的河西势力,他们控制着帝国的河西、朔州和陇右三地节度使。坐镇长安的唐玄宗的帝王之术始终调节着,帝国北方这两个军事集团,任何一方的实力明显超标,就可能造成自己的权威受损。

但就是由于吐蕃与回鹘的强盛,边防压力巨大,西部甚至要与阿拉伯-波斯势力交战,让西部驻军消耗巨大。反观安禄山,他却而悄然间在草原贸易路线上茁壮成长。北方的军事平衡就这样被打破了。

下载 (3).jpg

开放的格局,给了投机者发展的机会

之前提到唐帝国源自“关陇集团”,而他们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产生能打的军队,非常善于吸收各类技术,并且由于不完全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继承制度,也非常愿意吸纳任何武装力量的个体或团体加入。这也是唐帝国开放的原因之一。

由于贸易路线重心的改变,北方草原的民族如:突厥人和粟特人对唐帝国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哪怕一些人已经不是纯粹的粟特族群,但也抓住了兴起的机遇。

就像安禄山,也随着这批草原民族一起遇到了发展的机会。安禄山的前半生,就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他的父亲是来自中亚的粟特人,母亲是突厥的巫婆,父亲早年过世。安禄山便随母亲改嫁到了一个突厥家庭中。少年时期的经历,让安禄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掌握了粟特语和突厥语还可以和契丹部与奚部交流。

凭借着自身的本领为唐帝国工作,渐渐的安禄山也混到了大部分外族军人的最高位置。这既是时代背景的造化弄人,也是帝国既定国策的推动作用。唐帝国长期以来对于外国人和国内居民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

帝国非常欢迎外国人来到唐,因为他们可以带来贸易、不同的管理和军事技术,往往受到帝国的重视和不错的待遇。他们可以在这里娶妻,但妻子不能跟随出国。这其实也反映了,唐帝国对于国内居民的政策,往往被视为纯粹的“生产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帝国统治者管理下的民众,甚至不能主动与外部世界交流和做生意。我们熟知的玄奘“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一种“偷渡”行为。

下载 (2).jpg

朝廷文武官员的对立,给了投机者一个理由

在唐玄宗时期,唐帝国刚刚从武女皇任人唯亲的军事乱局中走出来。一批新兴的文官集团开始崛起,他们并不属于传统的“关陇集团”;也不是“山东势力”;更不属于“南方士族”,他们是以杨国忠为代表的皇权附和者。

在能压制众人的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陷其谋反。这让杨安两人登上了权力的最核心地带,但之后两人便开始上演权力争夺的游戏。由于在战功方面,毫无优势的杨国忠不断地“告发”安禄山谋反。彼此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唐玄宗已经调解不了两者的平衡,终于安禄山以“除掉杨国忠”的名义发动叛乱。

u=3969048446,430104898&fm=26&gp=0.jpg

投机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局面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随着安禄山的起兵,打破了之前的平衡,他所有的优势都变了。安禄山虽然属于唐帝国的东北番将集团中的一员,但他却早已经脱离了番将族群,是跟随张守珪开始从军的。可以说他一直是依靠着唐帝国内部的体制便利获得地位提升的。这样的安禄山,在文官集团里把他当做外族将领,在外族团体中他又不是同类。所以在安禄山的心腹也很少有外族人,大多数也都是汉人。这就导致了,安禄山其实根本就难有政治基础,即便是他攻克了洛阳、长安,但只要唐帝国的皇帝还在他就难有作为。

而安禄山起兵借口的“杨国忠”,也在马嵬驿连同“杨贵妃”一起当做“政治包袱”给处死了。而他所谓建立起来的“大燕”外族人的家园也毫无群众基础。就这样很快的,他就输掉了舆论。

当唐玄宗一行逃亡巴蜀,粮草从原来的大运河运到洛阳—长安,改道长江逆流运送到巴蜀,避免了洛阳失守后的粮草危机。帝国的内地驻军也在张巡的领导下阻击叛军于睢阳,死死扛住。唐肃宗即位后前往朔方,西北的军事集团东援反击叛军。原本就与安禄山不和的西北军事集团和番将们成为反击安禄山叛军的主要力量。

国际局势也有了新的变化,唐帝国的西域势力开始回撤,吐蕃被郭子仪的疑兵吓退,回鹘大军加入平叛,甚至是龟兹和于阗的王族也带着本国军队加入平叛。原本边境紧张的西北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获得了暂时的稳定。这条贸易路线重新活跃了起来,安禄山又失去了贸易路线。在经过肃宗、代宗、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努力之下,安史之乱终被结束。

u=3865064563,3358582733&fm=26&gp=0.jpg

安史之乱给了唐帝国的沉痛的一击

安禄山集团的发展,根本上是唐帝国土地兼并后军事体制变革带来的;也是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争斗演变出来的结果。实际上安禄山的叛乱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旦局势平衡被打破,他的优势就全消失掉了。唐玄宗原本也以为的安禄山不敢叛乱,可是架不住投机者的豪赌。

安史之乱的破坏性非常巨大,帝国的统治地位不再那样牢靠。原本就存在政治风险的节度使制,在唐帝国剩下的时间里变得更加可怕。一个藩镇割据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安禄山这位政治投机者,也随着他的豪赌跌入了历史的耻辱深渊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