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七七事变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今天就由小编来讲述,当时的经过和惨烈,事后这些四川人的表现太让人感动。

七七事变经过

根据蒋中正传记《蒋中正》中收录的《何(应钦)上将军事报告》一文,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记录的秦德纯的证词: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七日夜十一时,驻扎在丰台的日本军队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在国民革命军驻地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并之后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理由,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当时驻扎在卢沟桥的是国民革命军第37师219团吉星文部队的一营,营长是金振中。由于时间已是深夜,中国驻军拒绝了日军的要求。之后日军包围了卢沟桥,双方都同意天亮后派出代表去现场调查。但是日本的寺平副官依然坚持日军入城搜索的要求,在中方回绝这一要求后,日军开始从东西两门外炮击城内,城内守军未予反击。在日军强化攻击后,中方守军以正当防卫为目的开始反击,双方互有伤亡。随后卢沟桥北方进入相持状态。”

七七事变有多么惨烈?事后这些四川人的表现太让人感动

而根据日本陆军1937年发表的消息:

“1937年7月7日晚10时40分许,日本陆军中国驻扎步兵第一连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北平西南12公里的卢沟桥北侧,永定河左岸荒地进行了夜间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在河畔的龙王庙方向突然响了三发枪声。随后清水节郎中队长,野地第一小队长等人看到在河畔和卢沟桥城墙之间,有人用手电筒发出明暗交替的光亮,随即判断为中方军队士兵在用暗号互相联络。之后又有十几发子弹从龙王庙方向射出,日军未予以反击。清水中队长派遣岩谷曹长和两名传令兵马上向丰台驻军报告。收到报告的牟田口廉也第一连队长在联络北平特务机关后,决定在天亮后与宛平县县长王冷斋一同前往事发现场。

随后清水中队长率队向东面的西五里店转移,与从丰台赶来的第三大队在一文字山会合。凌晨3时25分,龙王庙方向又有3发射击。牟田口连队长认为频频出现的射击目的在于进攻日本军队,于是在4时20分下达了战斗命令。

此时之前由森田中佐带领的对中谈判代表到达了该地区,森田中佐作为代理连队长命令禁止装填子弹。日军代表随即要求中方将集结在卢沟桥周围的部队撤走,但该地区的中方部队已开始从龙王庙附近及长辛店高地方向开始对日军阵地进行迫击炮炮击。日军开始还击的时间是1937年7月8日凌晨5点30分。战斗开始后,日军歼灭了龙王庙附近的中方部队,进入永定河右岸,包围了卢沟桥。从被击毙的士兵身上搜出的证件表明,该士兵属于二十九军正规军。至此中方战死20名,负伤60名左右。

5时30分,日军第8中队开始向中方军队进攻,双方进入全面冲突,战斗持续2个小时后逐渐沉静。

上午9点半,中方提出停战,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1937年7月7日,日军侵芦沟桥,战事爆发,蒋介石派兵北上。僵持阶段持续到7月9日凌晨2点左右,此间双方互有射击,但并无重大冲突。7月9日凌晨2点,中日交战双方对“日军占领永定河东岸,中方占领永定河西岸,日方撤走交战军队”达成一致,开始撤军,直到12时20分撤军完毕。

七七卢沟桥事变死了17300多人,其中:

日本参战人数:5600,死亡600多 。

我方参战人数:10万,牺牲16700多。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七七事变有多么惨烈?事后这些四川人的表现太让人感动

事后影响

影响一、全国上下一致团结发动抗战。

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事变发生后仅两个月又十五天,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此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影响二、取消反蒋纲领 一致拥护国民政府。

1937年7月10日,第三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团结御侮、抗日救亡的八项主张。10月,李济深、陈铭枢等为表示“拥护政府”、“增强全民族团结”,自动解散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938年4月,国家社会党领袖张君劢、青年党领袖左舜生先后致书蒋介石,表示“方今民族存亡,间不容发。”

四川人的表现

七七事变前,何应钦正在重庆进行整军。因整军牵扯到川军的利益,很多川军将领都很抵制,甚至声称,如果何应钦敢削弱川军,川军就退出南京政府。

何应钦无计可施,整军陷入僵局。

然而,当七七事变的消息传来后,所有川军将领义愤填膺,立即找到何应钦,说:“只要能北上抗日,不管南京提什么条件都同意!哪怕把川军都打光,也要把日寇赶出去!”

七七事变有多么惨烈?事后这些四川人的表现太让人感动

很快,“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在成都召开。面对数万名群众,第45军军长邓锡侯激动地说:“我们四川人,是非常具有爱国传统的,黄花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护国之役也有我们四川人。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身为军人,受四川人民二十余年的供养,当然要拼命争取历史的光荣,籍以酬报四川人民。此次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在第21军出川抗日誓师大会上,饶国华师长发表誓词:“过去打内战,对不起蜀中父老,此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

饶国华为了免除后顾之忧,还专程回到老家,为老母亲提前办了七十大寿,并到祖坟前跪拜。临行前,对妻子蓝紫仙嘱咐道:“我这次为国而战,义无反顾。自古忠孝难两全,老母年高,望尽心奉养,孩子尚幼,也望尽心辅导,让他们记住,他们的父亲是为国尽忠的!”

1937年12月1日,饶国华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就连名声不怎么好的四川军阀杨森,在七七事变后,也主动率军北上抗日。

从贵州出发时,当地20多万市民自发赶来相送,各种吃的、穿的都送到战士手中。杨森感动地说:“今天见到那么多民众欢送我们,我流了好几次泪。我是个老军阀了,打了几十年仗,全是中国人打中国人,遭到民众唾骂,实在是没意思,对不起国家和民众。如今我们在抗日救国的口号下,与民众站在一起,我代表全军将士,向贵州民众发誓:川军宁作战死鬼,不当亡国奴!”

七七事变有多么惨烈?事后这些四川人的表现太让人感动

杨森说到做到,率18000多人参加了淞沪会战,打得极为惨烈,伤亡高达7000多人,被评为淞沪战役中最能打的5个师之一。

在民间,同样掀起了一股抗日热潮,热血青年们纷纷报名参军,誓杀日寇。

四川安县青年王建堂出发时,父亲送来一面旗,正中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右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上尽忠。”

左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

1937年9月,第23集团军在成都招收战地服务员,当时正在读高中的黄士伟毅然报名参加,但是直到部队出发前一天晚上,黄士伟才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黄麟鳌曾参加过同盟会,也是一位爱国志士,对儿子说:“你有这样的心,为父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阻扰你。”并提笔写了一首勉子出征诗:“惊涛骇浪袭神州,锦绣河山沦逆流。破釜沉舟乘铁马,请缨抗日复金瓯。忧时应效范文正,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兴亡皆有责,岂图富贵著春秋。”

四川一所中学的学生韩灿如,也决定投笔从戎,回家对母亲说:“国难当头,形势紧迫,我不去不行。家里兄弟三人,总得有一人从军。自己去总比抽丁好,您就当少生了我这个儿子吧。”

母亲一直在不停地流泪,但始终没有说一句反对的话。

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四川共出兵350多万,伤亡64万,无论是参战人数,还是伤亡人数,都是全国最多的。

七七事变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