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退出历史舞台,一种说法是甲午战争中血洒牛庄成绝唱(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驻守朝鲜的淮军千里溃退撤过鸭绿江,清政府只能启用基于曾国藩"裁湘军,保淮军"政策裁撤得数量已经很少的湘军,试图赌一把,牛庄之战湘军战至最后一人,至此老湘军不复存在,清政府无心再战只得与日本议和);另一种说法则是淞沪会战中新湘军用鲜血写就了最后的悲壮(淞沪会战中湘军全军历经血拼,会战后就完全中央军化了,不再以“湘军”之名独立存在,从此再无“湘军”旗号,以后由三湘子弟为主体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全部是中央军,不再是割据一方的军阀“湘军”了)。
八年抗战,国民革命军历经22次大会战,淞沪会战于1937年率先爆发。
1937年11月8日, 坚守上海三个月的中国守军开始全面撤退,惨烈无比的淞沪会战也临近结束,勇士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城虽然最终被攻破,但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更重要的是,迫使日军改“由北向南”的进攻方向为“由东向西”,从此让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日军陷入了江南地区茫茫的水网、稻田和丘陵之中,为实现国民政府“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指导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淞沪会战的核心主力,毫无疑问是“几乎精锐尽出”的国民革命军中央军,能够上的基本上都上了;而地方部队里,桂系、粤系、川系、西北军、东北军也都有部队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战役。但是湘军不一样,既不只是”几乎精锐尽出“,也不只是“有部队参加”,而是全军上阵,一边把所有的湘军部队拉到上海参战,一边用湖南的保安部队、预备部队不断补充伤亡太大的前线部队,并开始全省大范围的征兵。
全面抗战来临的时候,以维护小集团利益为核心的各系军阀,甚至是中央军的各派系,都或多或少存在保存实力、消灭异己的现象,这也是抗日战争打得如此惨烈的一个原因。从来没有哪次战役,从来没有哪个地方军队,如淞沪会战中的湘军部队一样全军动员、前赴后继、毫无私心。
三个月的淞沪会战里,参战的国民革命军共计约70个师的部队,其中还包括了上海警察部队、保安部队、浙江保安总队、江苏保安总队等非野战部队,而先后参战的湖南部队,共计有15个师的兵力,这不是枯燥的数据,而是当时湖南所以的军队,他们也并非是跑龙套的角色,而是能让任何中央军和地方部队都刮目相看的。湘军将士上阵杀敌,常说“来生再见”,便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老湘军“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的风貌犹存。会战期间军委会曾经嘉奖表现最为优异的十个师,其中就有第15、第16、第19三个湖南师,说明当时湖南部队的表现绝对是很优秀的。
如果说淞沪会战前湖南军队还维持着一些地方军阀的特色,会战后就完全中央军化了,以后由湖南人为主体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全部叫中央军。湘军主力第8师等成为中央军胡宗南系部队,第15、16、19师等成为中央军核心何应钦系部队,第18师、第50师等成为中央军陈诚土木系部队,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继续着他们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湘军在近代史上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实为腐朽的假洋教运动,辛亥革命者为策动革命推翻清政府而加以美化),使病入膏肓的晚清政权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左宗棠力排众议,以70多岁的高龄率清一色的湖湘子弟驱逐沙俄支持的阿古柏分裂势力收复新疆,避免了占中国国土面积1/6的新疆被分裂;曾国藩发起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的历史先辈早有定论,那是一部“广东人革命、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的历史;由于湘军的影响,近代湖南人才大井喷,大大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由于特殊原因,湘籍官兵的抗战史不为人知,却也是一部大写的抗战史! (有兴趣的话可去了解一下国军战功赫赫的抗战部队----五大王牌主力部队和入缅抗日的中国远征军,看看内面有多少骁勇的湘籍战将和士兵!)
近年常常看到书籍、报纸、网络上宣传川军有300万人参军抗日,却不知道人口小省湖南有210万人参军抗战(抗战时四川全省人口7000多万,川军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地方军阀部队统计的总数,无一个日本兵进入四川,全省仅重庆被空袭 ; 而当时湖南全省人口才3000万,全省既是抗战最前线又是大后方,饱经战火洗礼七年),湖南全省倾力抗战却默默“无名”---连湖南人自己都不知道那段可歌可泣的战史,是因为湘军抗战,打的不是“湘军”的旗号,而是融入进了中央军,作为中央军的一员默默的拼杀在战场,故知其抗战史的自然就少了 ! (“湘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阀部队在1937年淞沪会战后就不复存在了)。 湖南在承受巨大的普通百姓伤亡、财产损失、军需供给支持抗战的同时(普通百姓牺牲92万,重伤170万,轻伤难计,这还不包括湘籍官兵伤亡),所征募兵员的数额竟占全国征募总数的15%,平均每15人就有一人参军,居全国各省人均参军人数第一位------只要看看国军的五大王牌抗战主力部队之-----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整编第74师------中的湘籍官兵数量就可大概知道湖南的兵源数量和质量了!
八年抗战历经22次会战,其中的7大会战发生在血性的湖南。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四次长沙会战都是恶战,歼敌数量占国军八年抗战歼敌数量的一半。 ( 整个二战期间,在同一个城市发生两次以上的大会战反复争夺,世界范围内唯有长沙!而且四次长沙会战后,长沙都还是中国人的长沙!抗战以来,骄狂的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大地上长驱直入、横行无忌,接连攻陷北面的武汉,南面的广州,东面的南昌,直到它碰到砥柱中流的---湖南长沙!长沙---无愧为最顽强的“钉子城”!)
抗战八年的后七年,除在局部地区打过仗外,在湖南这片不屈的热土上,中日双方反复绞杀了近七年之久。湖南即是正面战场的最前线,小日本把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毒气细菌战都用尽了却无可奈何;同时湖南又是正面战场的可靠后方,为中国的抗战贡献着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保西南大后方(云、贵、川、广西),全省军民忠诚执行国民政府命令,不惜烧毁房屋、破坏道路桥梁,坚壁清野,血拼到底,实行“焦土抗战”!为防物质财产被日本所得,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竟把繁华的省会长沙烧了个精光,大火后统计全城仓中粮食仅剩七百余担!损失之重为八年抗战全国之冠,是唯一被全毁的城市!(让湖南省经济损失巨大,看看今天的长沙及周边地区的GDP占湖南省的近2/3就知道。),难怪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后,蒋介石执意要乘飞机在硝烟未尽的长沙上空盘旋数圈并动情地说:“湖南民气强悍,灭中国除非灭湖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足以告慰湖南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