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钟,顾名思义,是使用碳来计时的。碳钟在考古学中通常被用来测定古文物的年龄,比如:瓷器、金属制品、动物或者人的骨骼等,那么“碳钟”是怎样可以测定古文物年龄的呢?
为什么“碳钟”可以测定古文物的年龄?
考古工作者对碳-14的别称是“碳钟”,这是因为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即经过5730年,碳-14的含量才减少一半。如此长的半衰期,碳-14足以担当“历史钟表”的重任。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碳-14和其他碳原子一起,进入了植物体内跟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一旦植物死亡后,它的光合作用也停止了,碳-14不再进入它的体内,而已留在植物体内的碳-14因放射性衰变,含量会逐渐减少。不过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经过5730年,碳-14的含量才减少一半。
因此,在远古年代的物品中,都能检测岀尚未衰变的碳-14。所以,考古工作者从遗址、古迹中采集到一块木片,只要测定一下其中碳-14的含量,就可以推算出这木片的年代,从而得出该遗址、古迹的年代。
碳钟的发展历史
美国化学家利比(WillardLibby),根据碳14半衰期这一特性,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化学分析法——放射性碳14断代法。由于这种方法应用广泛,准确无误,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因此,他于1960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大气中碳-14的产生和衰变
碳十四的应用
有一件事情让碳-14定年曾在国际上轰动一时,那就是为争论了百年之久的“都灵圣体裹尸布”之谜测定了年份。
20世纪80年代末,三家实验室使用碳-14方法对耶稣裹尸布的年代进行鉴定,结果发现那块让人崇敬了多年的裹尸布的原料纤维是在13世纪种出来的,而此时耶稣已被订在十字架上1200多年了!尽管关于裹尸布真伪的争论没有因为14C结果的出炉而终结,但碳-14作为一种自然界的"标准时钟",在确定过去50000年以来的事件时代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