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小孩看见上面的图片,大概会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自己的玩具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小孩应该都玩过一种中空球体的玩具,可能你也给你家孩子买过。那这个地上长出来的“玩具球”到底是什么?
可别真把它当玩具,长的这么独具艺术气息的,那绝是神奇的菌物。它是红笼头菌的子实体,属鬼笔科。虽然被认为主要是一个欧洲物种,但现在它已有广泛的分布,包括北非,亚洲,澳大利亚,北美和南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贵州、四川、西藏等地。由于其形像由格子一样的分支围成的中空球体,它常被人称为红笼子。
来自惊悚科幻片的异形
就因为长的像个“笼子”,所以人们就把红笼头菌归为奇葩菌物之列。还曾因这长相,在16世纪中期被瑞士博物学者格斯纳(Conrad Gesner)当成了一种海洋生物。
红笼头菌那鲜艳诡异的红色也令人印象深刻,加之球状的形态,以及血管一般的网格组织,在南欧的某些地方,它们被认为是具有神秘力量的“魔女的心脏”。它真的只是长得艺术范儿稍微浓了些而已,那艳丽的红色,只是因为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作用,颜色的深浅会随着环境的温湿度而变化。
2011年,红笼头菌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被德国真菌协会评选为“年度蘑菇”。只是给它的评语就不像称号那般善意了——“来自惊悚科幻片的异形”。
一个会“开花”的球
红笼头菌,并不是生来就是个异形,也没有那么眼里的颜色。它们未成熟时,你若在木质碎屑附近或者草坪、花园和耕地里发现它们,可能只会认为是一个普通球状物,甚至连看都不会多看它们一眼。未成熟的红笼头菌,呈灰白色的卵形,表面有着凹凸不平的近乎五边形的纹理,更像是一个真正的“迷你足球”。这层最外面的灰白色组织,就是外菌幕,又称包被。包被中包裹着红笼头菌的凝胶状组织层、压缩的孢托和坚实的产孢组织体。
随着“迷你足球”的长大,包被会从五边形的接缝处裂开,凝胶状组织层也会随着包被裂开,产孢组织开始变粘。从裂开的部位,就可以看到黏糊糊的带有褶皱和浅镂空状的孢托了。待孢托破壳而出长成一朵盛开的中空球形花朵,外侧变成鲑鱼红,往里逐渐变猩红,包被则留在子实体基部作为菌托。产孢组织均匀地长在孢托臂的内表面上,分泌出棕褐色孢子粘液。
腐肉般的臭味连植物学家都嫌弃
红笼头菌,分泌的棕褐色孢子粘液的,就像腐肉一般奇臭无比。正是这股臭味,能引来蚊蝇,将它们的孢子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红笼头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得以繁衍生息。
作为鬼笔科的一员,红笼头菌能分泌臭气熏天的孢子液并不稀奇,但它能让视标本为生命的植物学家嫌弃得丢弃就不得了。1862年,Mordecai Cubitt Cooke写道:“曾有个植物学家采集了一个红笼头菌,想将它干燥后做成植物标本,但是它的恶臭使他不得不半夜爬起来把这个惹人生气的东西扔出窗外。”
据现代研究分析,红笼头菌富含锰元素。据推测,该元素在酶分解产孢组织并同时产生有气味的化合物的过程中起到作用。一些散发难闻气味的化合物,如二甲基硫化物,醛和胺类是通过酶对酮酸和氨基酸脱羧后产生的,而这些酶只有当锰存在时才能发挥功能。红笼头菌的成熟子实体那般艳丽的红,并不能保持很久,孢托在它从菌卵中冒出24小时后逐渐塌缩。
艳丽如它,能吃吗?有毒吗?
像红笼头菌这般艳丽的菌物,通常会视它为毒物。但是,在它还是个“迷你足球”的时候,还真有胆大的人食用过。现代对凝胶外层,胚胎孢托,和产孢组织的元素组成的化学分析显示,凝胶层富含钾,钙,锰和铁离子。
可红笼头菌一旦成熟,那就有毒性了,千万别管不住嘴。但这并不妨碍它的药效。红笼头菌,味微苦,性平,归肝、脾经,外用可清热解毒、消肿。在四川民间,红笼头菌的子实体,还被用于治疗皮肤癌,且有一定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