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历史解密小编为大家带来“从隶书字帖感受汉字的发展,美化自己的书法解密”,详细内容请往下继续阅读。

隶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中国汉字发展到至今,隶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都说见字如见人,如今我们照样可以凭借隶书字帖来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通过临摹隶书字帖,学习书写隶书的方法技巧,能让自己的字写得更加工整美观。

1.隶书的起源

【图】从隶书字帖感受汉字的发展,美化自己的书法

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这个故事可能有很大附会的成分。实际上正像书法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图】从隶书字帖感受汉字的发展,美化自己的书法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这是隶书的萌芽。西汉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子》已有了明显的隶意。隶书成熟于东汉。汉桓帝(147—167)、汉灵帝(168—189)时代,是隶书的盛期。

【图】从隶书字帖感受汉字的发展,美化自己的书法

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

2.秦隶与汉隶

【图】从隶书字帖感受汉字的发展,美化自己的书法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正的发展》)

【图】从隶书字帖感受汉字的发展,美化自己的书法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指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 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3.隶书的特点

【图】从隶书字帖感受汉字的发展,美化自己的书法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隶书的结体较之篆书又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以点画代替线条,总体趋势为扁方,但也不乏正方、长方之字。隶书之所以成为扁方体,与其笔画横向伸展有很大关系。这不仅表现在独体字上,也表现在合体字上,或字中点画横向,或字部件横向。由于隶书主要突出横画,不突出上下的坚画,故字往往头重脚轻。

【图】从隶书字帖感受汉字的发展,美化自己的书法

波磔(波横、波捺、右斜钩)在隶书中字之内,只允许有一个,前人谓之燕不双飞,在选择时一般以是否在字中处于主笔为妥。使用正确,会使字有一种动态的美感,这是书写隶书的一个原则。隶书中掠画(撇画)要根据字形确定长短、伸缩以及斜度。但无论长掠、竖掠、横掠、弯掠,一般收笔时均回锋收结,虽不出锋却掠得洒脱。

【图】从隶书字帖感受汉字的发展,美化自己的书法

隶书中点画组合表面看较为四散,但形散神聚。点画与点画、部件与部件,或相向、或相背、或相随、或相互吸纳、或相互承受。隶书中的有些字,在我们今天看来,结体是很笨拙的,但细细琢磨,就可看出这是古人打破常规结构,故意夸张某一部分,以达到拙中见巧的意境,使隶书独具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