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历史解密小编为大家带来“金沙水拍云崖暖,红军巧渡金沙江。奇闻”,详细内容请往下继续阅读。
我们在初中和高中时肯定都背过《七律 长征》这首诗,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恢弘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就是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时的愉快心情。可是当时的情形却是十分危险的,蒋介石知道了红军的行踪,派了敌人在金沙江出埋伏,但是红军机智勇猛,识破蒋介石的阴谋,所以才巧渡金沙江。
1.巧渡金沙江的简介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放到北岸了。
2.巧渡金沙江的过程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3.巧渡金沙江的结果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江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树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 为了巧渡金沙江,红军在此战前威逼昆明,迫使敌人调回部分兵力,使防守金沙江的兵力和滇北兵力减少,为红军渡过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广阔战场上的机动战,调动和打击敌人,并最终实现渡江北上,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4.巧渡金沙江“巧”在哪巧渡金沙江之前, 红军先在川滇黔等地大兜圈子,就是“四渡赤水”,还时不时地进逼昆明,弄得蒋介石找不到北。然后红军迅速北上,在皎平渡夺取一条国军侦察船,又打捞上一条破船,修葺后两船渡江,在对岸夺取了5条渡船。红军主力部队七天之内全部渡江。等国军围过来的时候,红军早已毁船远遁。 这一仗打得很巧妙,红军战士是化装为国军夺船的,不是像泸定桥那样的强攻。
5.巧渡金沙江有关漫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5月一版一印《巧渡金沙江》64开本连环画,讲述的是: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套连环画,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巧渡金沙江,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转危为安,排除万难,在长征路上胜利前进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该本连环画,由王玉成改编,由胡德尔绘画。绘画相当精美,故事扣人心弦,情节生动,教育性强。
6.有关巧渡金沙江的诗《七律 长征》 毛泽东
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