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高干

  高干,袁绍的外甥。应该说是个很有才干的人,这个名字很符合他。袁绍当年全盛时期一共占有四州的领地,而高干却也领了并州刺史的职位。要知道,袁绍可是有着四位成年的儿子的。能让私心颇重的袁绍将一州刺史之位相授,没两把刷子是不成的。在官渡之战时,袁绍曾命袁谭与高干各自领兵从侧方攻击曹操。但是直到袁绍兵败,也不见二人有所动作。或许有过动作,但是也不会是什么大的举动。因为当时奉命驻守在侧方负责防御事务的是臧霸,这也是位很了不得的将领,也许两军有过接触,但是臧霸的防守事务是做得非常出色的,没有任何的可乘之机。之后曹操挟官渡之威来征高干,高干不得已而降。曹操却仍任命高干做并州刺史——究其原因,恐怕是高干此时也仍有一定的实力,曹操急于北方的稳定,不愿立即与高干开战。而高干,也不愿与此时风头正劲的曹操对决。

  兴平十年八月,曹操征讨乌丸。东汉末年乌丸的兵力和战力都很强,一直是边境的大患。高干认为曹操短时间内不会得胜,便终于起兵作叛。曹操立即命李典乐进两将分两路围击高干。此时的高干兵力早已不如当年,但仍然为了袁氏一族而奋起抗曹。以他不多的兵与粮,对抗李乐二人的兵,居然从兴平十年八月一直打到兴平十一年也没有败。兴平十一年正月,曹操亲自领大军来攻,高干此时已打了四个多月的仗,兵粮均已告急,便向匈奴求救,未果。于是死守壶关。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壶关,曹操大军一共又打了三个多月也没打下来。 只是此时城中实在已无粮,高干只得弃城而去,结果在逃向荆州的途中在上洛被杀。袁绍的众多儿子中,绝没有一个有高干这样的才能的。便是袁绍自己,恐怕也远远及不上高干。

8、刘焉

  刘焉,也是在事实上割据了蜀中的人。比起刘备,他并不差多少。刘焉是荆州江夏郡人,他是从寺主官的佐吏开始,以贤良方正(是一个官名,与孝廉茂才相似)进阶仕。之后一帆风顺,先做了雒阳县的县令,再做了冀州的刺史,再转做南阳郡太守,再做到九卿的太常和宗正。黄巾之乱后,刘焉认为在京做官不如在地方为长,便活动到了益州牧之职。同时兼一个监军使者,爵封阳城县候。刘焉对于益州的治理是值得后人称赞的,他的法冶很严,而且是对百姓宽,对那些豪强官吏“严”。刘焉最聪明的一项举措,是以张鲁镇汉中,密使他斩汉使阻隔道路,再宣称因为张鲁阻隔道路而无法上贡,在事实上进行了割据。

三国演义中被丑化的人才:蒋干并没有死!

  张鲁攻西川,是因为刘璋猜忌他而杀了他的老母,张鲁才对刘璋反目成仇的。刘焉也有心狠手辣的一面,汉朝朝庭因刘表上奏得知了他的反意,派了他在朝中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刘璋回去劝他安分守己。但是刘焉却让刘璋留下不回长安,一方面继续进行割据。后来他的长子响应他的号召,勾结马腾造反,结果被杀,另两个儿子也受到牵连而死。从现实上来说,刘焉做得要比刘备好,只是他没有诸葛亮这样的贤人相助,且他也确实年老了,来不及多有布置便撒手西去,将益州留给了刘璋。在小人法正许靖张松等人的撺掇下,他把益州拱手让与了刘备。

9、魏延

  魏延,蜀汉首屈一指的武将。当刘备在汉中争夺战中对曹操取得战斗胜利后,准备回到成都时留下守汉中的将领给了当时还是一个屈屈牙门将军的魏延。魏延是行伍出身,知道当兵的辛苦,很体恤士卒,能得士卒死力。刘备慧眼识英雄,提拔了他,让他做了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就是魏延的就职宣言,这番话让刘备满意,也镇服了众人。

三国演义中被丑化的人才:蒋干并没有死!

  魏延一生中所打的仗最精彩的,当属建兴八年率部与魏方的雍州刺史郭淮与后将军费耀之战。这一战魏延以少胜多,在阳溪将郭淮打得溃不成军。这也是诸葛亮北伐中战果最辉煌的一役。诸葛亮也因此上表升魏延为前军师——也就是整个前部的总帅——征西大将军,进位南郑候。南郑候是县候,比诸葛亮自贬时的武乡候要高,更是高出关羽的汉寿亭候。魏延对诸葛亮提出的以一万人出子午谷的战略构想也是千百年来后人所争议的焦点。至于他与孔明谁更正确,这里无暇评叙。只是在这里我要说,能够有这种构想的,当时的确再无他人,说魏延是当时第一的武将,这一点丝毫不为过。

三国演义中被丑化的人才:蒋干并没有死!

  一部《三国演义》带给我们一部波澜壮阔的三国史,同样也让我们带着浓浓的汉室正统去审视三国中的每一位英雄,于是我们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感情的倾向,这才有了众多英雄的埋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