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中,与高句丽之间的恩怨,成了他一生的痛。唐太宗李世民三次亲征高丽,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堂堂大唐天子有如此战绩,确实是让人心痛的。盛唐时期的李世民,有雄心有胆略,本可以一举拿下高句丽,但终因心浮气躁,错失了可以战胜的大好时机。

错失战争时机

李世民三打高丽皆败北,心浮气躁错失战胜时机(图1)

在李世民的心中,高句丽一日不臣服大唐,则一日心不得安宁。

公元641年,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竟然发现高句丽收留了很多隋朝兵将,用意不言自明。有大臣建议此时为攻打高句丽的良机,但最后被太宗李世民否决掉了。

后来,高句丽内部发生政变,有大臣建议趁其内政不稳时攻打,将一举拿下高句丽。但唐太宗李世民又给回绝了,原因是远行打仗、劳民伤财,未同意出征。

李世民三打高丽皆败北,心浮气躁错失战胜时机(图2)

再后来,高句丽联合百济攻打唐朝的附属国新罗,这明显是“打狗不看主人”的架式,李世民派玄奘前去调停,但遭到高句丽的拒绝。此时,如果唐朝与高句丽开战,胜算不可预知?!因为,高句丽胆敢不把大唐放在眼里,已表明自己足够强大,可以与大唐抗衡了。

前两次的绝佳战机,被李世民贻误,是很大的一个遗憾。然而,如果这时能静待时机,找准机会给高句丽一次痛击,将不失明智之举。然而,李世民没有这么做。

心浮气躁,大败而归

李世民三打高丽皆败北,心浮气躁错失战胜时机(图3)

按捺不住心中怒火的李世民,不顾褚遂良等人的反对,选择了于公元645年御驾亲征高句丽。这一场看似稳定边疆局势的出征,不过是为了挽回李世民的面子,实际上是一场“面子战争”罢了。

在李世民的心中,高句丽攻打新罗,表面上是不给大唐面子,但实际上高句丽是想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继而,就会威胁整个大唐的安全。在李世民的统治下,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

于是,心浮气躁,志在必胜的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结果却是大败而归。

崛起中的高句丽

李世民三打高丽皆败北,心浮气躁错失战胜时机(图4)

要说李世民三征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与他的心浮气躁有关。那么,崛起中的高句丽,越来越强大的高句丽,则是战胜大唐军队的绝对因素。

高句丽表面上向大唐称臣,实际上一直对唐朝有敌视态度。后来,经过韬光养晦式的发展,高句丽已从一个地区性的小国,一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并试图与唐朝争夺东亚霸权。

李世民三打高丽皆败北,心浮气躁错失战胜时机(图5)

隋朝末年及唐朝初期的高句丽,一边不断扩充疆土,一边挑唆隋、唐邻国对隋、唐挑起战乱。这时,高句丽已是兵强马壮,国富民强之时,高句丽已成为唐朝最大的威胁。

李世民选择亲征高句丽,一是维护自己的权威,二是保护国家的稳定。虽然,三次皆失败,但对高句丽也是起到了重创的作用,也加速了高句丽王朝的没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