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生平简介

范仲淹的谥号是什么,北宋王朝给范仲淹什么谥号(图4)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在封建王朝中,“文正”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

文正,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即,能够被赐予“文正”的官员,生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要恪尽职守,忠君爱民。

小知识:谥号

范仲淹的谥号是什么,北宋王朝给范仲淹什么谥号(图5)

最后,小编介绍下关于谥号的小知识,谥号是什么,谥号的赐予制度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

谥号(读音:shì hào),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