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一处叫大观园的地方,这是小说中展开情节的最重要的场所。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大观园当真存在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在北京和江宁(今南京)居住多年,所以一些研究《红楼梦》的学者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寻找过大观园的原型。清代中叶,袁枚就认为大观园的原型是自己在南京的私家园林“随园”。后世学者中也有人发现北京城内西北角的恭王府后花园与大观园有很多相似之处。书中描述的大观园,到处是奇花异草、亭台楼阁,建筑规模和造园手法都令人拍案称绝,而且兼有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哪里找得到这种园林?
先拿植物的种类来说吧,大观园里有青松翠竹、杏桃桑榆等,这些植物在中国北方和江南园林中都并不少见,但另外一些植物,如红梅、芭蕉、桂树等,是江南园林中常见的树种,却少见于北方。
再说说大观园中水环境的安排,大观园中有一片大水池,跨水的长堤为柳叶堤,堤边两排垂柳,池上有滴翠亭、藕香榭等建筑,池边有芦雪亭、芭蕉屋、柳叶渚等,而在中心的大水池之外,周边环绕诸多规模较小的池沼,并有溪流贯穿、萦绕于园内各个景区,园内各主要院落均可泛舟直达。而园内的水体发源于原来宁国府会芳园北墙角下的一股活水,沁芳闸则起到蓄水、管制水源的作用。
大观园中的建筑既有组群布局的各个院落,如蘅芜院、怡红院、潇湘馆等,也有分布于园林风景间的亭、榭、馆、堂、坞等个体建筑。大观园原为迎接元妃省亲而筑,所以园中核心建筑便是省亲别墅,它位于全园的中轴线上,而楼阁则与山坳树杪相映成趣,成为大观园北面景观的重要元素。
大观园的假山,分别由堆土法和叠石法筑成,当然,也有用两法混筑而成的。大观园大门内的翠嶂,以石为主,土石并用,使山岩与植物相映成趣,并起到遮挡视线的屏障作用,它与中国传统园林入口处的影壁所起的作用相似。沁芳闸桥附近不远处有一片景区以山景为特色,并有曲洞可供人出入,也是相似的土石并用的做法。纯粹叠石而成的假山相对规模小些,如蘅芜院内“突出插天大玲珑山石”,四面又“群绕各式石块”。而潇湘馆与稻香村之间逶迤的青山则体现农家风貌,当是典型的土山。
正因为如此,许多专家、学者在考证多年以后认为,大观园的原型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是找不到的,它只是作者在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一些艺术特点以后,加以提炼和加工,以文学语言塑造的中国古典园林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