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的“打工人”是什么梗?
最近互联网上有这样一个小变化:人们互相问早,不再简单说个“早安”,而是气势磅礴地敲出一句“早安,打工人”。“打工人”是个新梗。无论你是不是所谓的“打工人”,那最近应当看到过不少围绕“打工人”这个词展开的段子。
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这样:“过安检的时候检测仪一直响,安检的姐姐让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检查过了,还是一直响,然后,她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我打工的,她说: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
这些有关打工人的笑话多半如此:六分调笑,三分自嘲,再加上一分荒谬。继“保安日记““社畜”之后,“打工人”又成了各界劳动者们的Slogan。
“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
“你在拼多多到处找人砍价,他在滴滴打车求人助力,我在电子厂拧螺丝拧到凌晨,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早安,打工人!”
“皮革厂会倒,小姨子会跑,只有你会打工打到老。早安,打工人!”
不知何时起,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打工人宣言”,开始在朋友圈里流传。与之类似的,属于劳动者的网络热词爆梗我们都见过不少:例如从日本传来的“社畜”,朴实有力的上班代名词——“搬砖”……这些词精准有力,火得有理有据。
“打工人”也同样是个好词。“打工”一词最早出现于香港,是指“受雇于人”,为“从事受薪工作”的口语表达,词义中性,不褒不贬。
直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这词又传到了南方,在以广东省为首的地区开始流行。随着南下打工热潮把全国各地的劳动者送往异乡,“打工”这个说法便全国性地通用了起来。
但它的词义也随之改变——也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个意思:一种临时性的,会被任意解雇,可替代的劳动。
那时也随之诞生了许多新词:打工仔,打工妹,打工皇帝……而进展到现在,人们用了一个单字“人”来点缀它,合成了一个热词:打工人。
相较其他,打工人三个字,不分性别、地域、年龄,是一种笼统的群体代名词,它显得有力,自豪,且有一种使命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