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的起源,迄今一直存在单地起源说与多地起源说之争。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遗传学上的证据比较多地支持单地起源说(起源非洲),但多地起源说也不乏证据,而且证据越来越多。
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提出,北京人和现代亚洲人有很多相似特征。人类的种族是由各地的古代直立人独自演化为今天的智人;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卡尔顿·库恩提出,现代人是由5种不同的人类平行演化而来(高加索人种、刚果人种、开普人种、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一些种族比其他种族更早演化进入现代人阶段,导致一些人类的文明要进步于其他文明。如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要优于其他人种。
20世纪90年代,中国遗传学者陈竺和金力指出,现代中国人是约5万年前由非洲迁徙而来的人类后代(单地起源说)。但另一些古人类学家,如吴新智等提出了中国人独立起源于中国的假说(多地起源说),属于“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这个假说背后有时间和实物的大量证据。
中国出土和发现了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200万年前早期直立人巫山人,170万年前的元谋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和郧县人,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人和南京汤山人,距今20万~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如辽宁金牛山人、陕西大荔人、内蒙古河套人、安徽含银山人、山西许家窑人和丁村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距今4万~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如广西柳江人、北京山顶洞人、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贵州穿洞人、陕西黄洞人等。
2008年,河南许昌灵井旧时器时代遗址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现距今10万~8万年前的古人类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填补了中国没有距今10万~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的空白。
小矮人与多地区起源学说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与印尼的研究人员在2004年10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一篇论文称,他们在印度尼西亚挖掘到一具史前小矮人化石,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被发现的一个新人种。
研究人员是在印尼弗洛勒斯岛上的梁布亚洞穴里发现这具女性化石的,身高仅1.06米。这名女性死时至少已有20岁,头颅只有柚子般大小,大脑只有380毫升,只及现代人1350毫升的1/4,因此科学家将这具化石取名为“小矮人”,编号LB1,并将这个新人种命名为“弗洛勒斯人”。
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等人也认为,人类的起源是多地区起源,不过人类进化的模式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即各大陆人种之间既存在基因交流,又拥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如果基因交流太强,就没有现在黄种人、白种人的差异。但如果只有连续进化,没有大地区间的基因交流,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又将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所以,正是两者恰到好处的综合,才促成了当今世界不同人种并存的格局。
那么,小矮人是不是一个新的人种并由此可以成为人类是多地区起源的一个有力证据呢?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假说。第一种假说是,小矮人不是一个新的人种,也与人类的多地区起源无关。这名弗洛勒斯人可能是因为疾病,如患唐氏综合征、缺碘、小头畸形症等原因而成为小矮人的。
但是,2016年6月8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又称,在弗洛勒斯岛上新发现了比弗洛勒斯人年代更久远的古人类骨骼化石,可追溯至大约70万年前。这些古人类的体型甚至比弗洛勒斯人还要矮小,可能是弗洛勒斯人的祖先,称为马塔门格人。因此,弗洛勒斯人是一个新的人种,并且这个发现也支持人类的多地区起源学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