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蛇类——泰坦蟒

  是一种奇特的爬行动物,人们分成两派,一派喜欢它们,而另一派讨厌它们,于是在神话中蛇变成了亦正亦邪的角色。几乎在所有神话故事中,蛇都非常巨大,这并非空穴来风,在蛇类家族的历史上真的出现过逆天巨怪——泰坦蟒。泰坦蟒的属名来自“titanic”(意为“巨大的”)和“boa”(意为“”),属名意思是“巨大的蚺”。从分类上看,泰坦蟒属于有鳞目,蛇亚目,蟒蛇科的蚺亚科,因此翻译成泰坦蚺更合适,之所以中文名翻译为泰坦蟒是因为蟒的知名度更高。泰坦蟒的模式种名为塞雷洪泰坦蟒(Titanoboa cerrejonensis),种名“cerrejonensis”代表其发现地哥伦比亚的塞雷洪。

  

wpsD879_tmp.png


  泰坦蟒的发现

  2002年,哥伦比亚的古生物学家来到矿场,他们在岩石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不久之后,史密森学会热带研究所(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院卡洛斯·哈拉米略(Carlos Jaramillo)博士和来自弗罗里达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乔纳森·布鲁赫(jonathan bloch)来到塞雷洪,先后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植物、巨型鱼类、龟和鳄类化石,一些重要的化石被打包送往弗罗里达大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中。一天夜里,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来自塞雷洪的化石,当他们打开一个标有“鳄化石”标签的脊椎骨时发现其并不具备鳄类骨骼的特征,于是他找来同事查看该化石,最终得出结论:这块化石来自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蛇类动物。经过多年的努力,古生物学家最终发现了属于25个个体的巨蛇化石,其中甚至包括了头骨。大量发现的化石为我们了解来自南美洲的史前巨蛇提供了材料,古生物学家詹森·黑德(Jason J. Head)带领的团队经过研究在2009年的《自然》杂志发表了名为《新热带界古新统发现巨型蟒蛇暗示过去赤道更热》(Giant boid snake from the paleocene neotropics reveals hotter pastequatorial temperatures)的论文,在论文中正式命名了泰坦蟒(Titanoboa)。

  

wpsD87A_tmp.png


  泰坦蟒的生活习性

  泰坦蟒属于蟒(Boidae),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据说这样大的变温动物,至少要在最低从30℃到34℃的气温下生存,所以确定在古新世的新热带界因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温的气候模型的假设一致。泰坦蟒平均体长可达到12米,体重超过1吨,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它们的食物有4.57米长,半吨重的钝鼻鳄和3.05米的肺鱼以及当代的一些大型乌龟。

  

wpsD87B_tmp.png


  泰坦蟒之所以能够长这么大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经过了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恐龙灭绝),地球在古新世渐渐从大灾难中恢复过来。泰坦蟒由于属蛇类,是变温动物,当时的其生活的热带地区比研究人员原先估计的更温暖,平均气温为 32℃(距今6000万至5800万年前,由于当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地球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赤道地区的平均气温在30至34摄氏度之间),较高的温度非常适合怕冷的蛇类生存,它们的体型迅速大型化并最终进化出泰坦蟒这样的巨怪,泰坦蟒也成为恐龙之后地球上的第一批巨型动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