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树蛇是一种小型,美观,颜色鲜艳的蛇。其毒液是通过其释放的尖牙的后部,而不是在前面。蛇咬伤的效果通常会几个小时后显现出来。它可能会导致内部和外部出血,因为血液凝固过程被禁用。非洲树蛇是在非洲发现。它并不像咄咄逼人其他类型的蛇,因为它一般不主动进攻,比起喜欢进攻来宁愿撤退。而引起的非洲树蛇的叮咬死亡病例比较少见,但它仍然是危险,半数致死量0.07。
非洲树蛇属(学名:Dispholidus)是蛇亚目游蛇科下的一种单型微毒蛇属,属下目前只有非洲树蛇(Dispholidus typus)一种蛇类。非洲树蛇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游蛇,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它的英语俗名“Boomslang”在南非语及荷兰语中均指“树上的蛇”,“Boom”意思是“树”,“Slang”意思是“蛇”。非洲树蛇被认为与非洲藤蛇属、窄鳞蛇属等数个游蛇科下的属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分类学上有将这数个蛇属归类为一个族(称为“Dispholidini”)的处理方法。
非洲树蛇是日行性蛇类,多栖息于树木上。它们主要捕食变色龙、树栖蜥蜴、蛙类、小型哺乳动物及鸟类,也会食用鸟蛋。冬季时,非洲树蛇会进入冬眠。繁殖方面,非洲树蛇属于卵生蛇类,它们的卵需要较长的孵育期。初生幼蛇体色偏灰,有蓝色的小斑纹。
大部分游蛇均被视为毒害甚弱的蛇类(而且也有不少游蛇并无毒素),原因是它们或只有很细小的毒囊或毒腺,或缺乏高效能的方法将毒液注射到敌人及猎物身上。然而,非洲树蛇却是少数的例外。它们所蕴含的毒量颇为强烈,份量亦不容少觑,并且能透过尖长的颚骨后列管牙,向被其咬著的敌人传输毒液。当它们要咬击敌人时,会将藏在口腔较后位置的长牙伸展至前方,威力几乎能与一般以前列管牙作武器的毒蛇相并。其毒素以神经毒素为主,会造成生物大量出血(可以是表面出血及内出血),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被非洲树蛇咬伤后中毒的征状包括:头痛、恶心、渴睡及精神失调。由于其毒素发作速度较缓,因此在中毒初时,中毒者未必会留意到相关征状,或因为征状不剧烈而过份低估毒害。然而,这段时期亦正是以专用血清疗毒的好时机。一条成年的非洲树蛇能分泌4至8毫克的毒液,而5毫克的毒液已足以杀死一名成年男子。在1957年,曾有一名爬虫学者Karl Schmidt被一条非洲树蛇所咬,并中毒死亡。学者D.S. Chapman指出在1919年至1962年间,至少有八宗严重的人类被非洲树蛇咬伤并中毒事件,其中的两宗导致死亡。
一般而言,非洲树蛇性情较为内向,并不属于积极凶猛的蛇类。它们多于感受威胁时(如有人类企图挟弄、捕捉甚至杀死它们的时候),才会对人类作出激烈的咬击。而且,非洲树蛇的分布地与人类并不接近,因此它们对人类的危险性目前仍不算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