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博物馆公益课》这一期保护野生动物走进生命奥秘博物馆,介绍水生野生动物—江豚。一起来看看吧。

1.png

保护野生动物—江豚

长江江豚 曾经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亚种,2018年4月11日被升为独立物种。俗称“江”,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由于其数量的锐减,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极危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 2017年4月起,开展南京长江江豚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研究将持续两年。5月9日,提请“长江江豚升级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为什么江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长江江豚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长江江豚面临的威胁主要都来自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干流高密度、繁忙的航运输船只的噪音和螺旋桨成为江豚的最大威胁,洞庭湖区滥捕乱捞和非法渔具的大量使用、水质污染一些水利设施的建设等影响外, 湖区大量使用的定置网具,在枯水季节占据了大量水面,使长江江豚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微信截图_20200106102307.png

江豚就在周庄所在地长江流域附近,而这个江豚的标本好像是一个越出水面的姿势,它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完全的保留了江豚鱼跃状态,让我们看的一清二楚。江豚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

江豚有前肢吗?

这个展柜里是江豚复合切片标本,它不仅完整的保存了江豚的骨骼结构,而且还可以看到它的切片,在标本上可以看到它的前肢是有骨骼结构,这不难想象,它很有可能是从陆地迁徙到水底的 。

以上就是“为什么江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