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体的国家,高原山地在国土面积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虽然我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但平原地区在我国国土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所以那些高原地区也就成为我国未来国土资源开发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
关于高原
高原其实本质上是陆地地形在地球表面空间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突出特点就是从边缘看海拔起伏较大,地势相差较高,往往四周被一些比较高大的山脉环绕;而当你走进高原内部,其高差往往有相对较小,地势相对平坦,地势起伏又没有山地那样显著。基于以上特点,高原在地理学中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高原分布甚广,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实际上,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是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所以不同的高原具体的地形特点要根据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历史来探究,也没有绝对的定论。
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39°,东经73°~104°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北界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除西南边缘部分分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等国外,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
2、青藏高原的地形和地质特征简介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仅有3000米。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相对于高原边缘区的起伏不平,高原内部反而存在一个起伏度较低的区域。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其中青南一藏北冻土区又是整个高原分布最为广泛的,约占青藏高原冻土区总面积的57.1%。除去多年冻土之外,青藏高原在海拔较低区域内还分布有季节性冻土,即冻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冻结、融化交替出现,呈现出一系列融冻地貌类型。另外,青藏高原上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也广泛分布。在修建天路“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高原季节性冰川和动土可谓是对工程技术人员最大的挑战之一,冻土的冻结和融化让铁路路基建造面临巨大的困难,所以“天路”——青藏铁路作为世界上目前唯一的高原冻土上的铁路又足以成为我们中华儿女的地理骄傲和一张地理名片。
3、青藏高原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为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而昆仑山中西段南翼属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2500~3200小时。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西藏藏族自治区首府拉萨素有“日光城”的美誉,常年日照充足的特点也是在青藏高原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