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一词的来历 是本土词汇而非舶来词

我们习惯了用“宇宙”一词来表示整个太空,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现代舶来的词汇。事实上,我国古籍中就开始用这个词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分别对“宇”和“宙”做出了定义。最早讨论宇宙问题的著作是尸佼所著的《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也就是说“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尸佼曾在商鞅变法期间,为商鞅的门客,商君被刑后逃到蜀地,著书立说。

之后,庄子在所著作的《庄子·庚桑楚》中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处”,是“方域、界限”的意思;“剽”,通“标”指末端。空间是切实存在的,是没有界限的。时间是不断增长的,是没有终点的。

唐代的陆德明,将《尸子》和《庄子》中的宇宙观融合在一起:“四方上下为宇,宇虽有实而无定处可求也……往古来今曰宙。……宙虽有增长亦不知其始末所至者也。”形成一套完整的宇宙观。

因此,“宇宙”一词就和我们常说的“天地乾坤”、“六合”一样,是地道的本土词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