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科考航次(TS16航次),搭载着60名科考队员顺利返回三亚救助局码头。该航次共同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谢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项目科研人员首次在南海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那么,什么是鲸落?
“鲸落”(Whale fall),字面上的理解就是鲸类在死去后,尸体最终“落”入海底。生物学家们发现,这一过程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深海生态系统。在科研中,鲸落的含义更为广泛,既可以指鲸的尸体、也可以指尸体坠落过程,或者所形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统称。
我国科学家本次发现的鲸落位于南海1600米深处。因遗骸尾部仍然可以观察到有鼬鳚鱼在撕扯肌肉,推断它还处于鲸落的第一阶段,即移动清道夫阶段。
鲸的尸体下沉至营养贫瘠的海底,会吸引大批的深海生物,如盲鳗、睡鲨,一些甲壳类生物也蜂拥而至,它们聚集在鲸尸周围分解、取食皮肤、脂肪、肌肉等柔软组织,大约90%的鲸尸在这一阶段被分食。根据鲸体型大小的不同,移动清道夫阶段可以维持4~24个月左右。
大型食腐动物的“聚餐”结束后,小型深海动物的“盛宴”拉开序幕。此时贻贝、蛤蜊、铠甲虾、螃蟹等会选择寄生方式,一边啃食鲸骨上的残羹,一边利用鲸落的优势环境安顿下来,繁衍生息。这时鲸落进入第二阶段,也叫机会主义者阶段。
再接下来,鲸落进入化能自养阶段,大量的厌氧细菌进入鲸的骨骼中,分解残余的组织并排放出具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虽然味道不尽人意,但硫化氢对于深海生物却非常重要。通过硫化氢分子的氧化,一些细菌能够获得能量,而以这些细菌为食的其他生物也会在鲸骨周围聚集,一批小型的深海生物,在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最后,随着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鲸骨的矿物遗骸还将成为海底生物们聚居的礁岩。礁岩阶段也是鲸落过程的落幕。
在沉静的海底,鲸落无声地供养着各种深海生物,其形成的生态系统可维持长达十余年甚至数百年。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43个类别、12490种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因而,鲸落形成的生态系统,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