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在农村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特别是夏季,是蝉活动最多的季节。蝉的俗名非常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方言区,它的叫法各不相同,一般叫法有知了、知了猴、树知了、树猴、秋知了、夏树猴、地蚕等等。虫在自然界中,究竟是怎样生活的,以什么为食物而生存的?那么,蝉对大自然有什么好处和坏处?蝉是益虫还是害虫?
要了解蝉是否是益虫或害虫,主要看蝉对人类是有利益还是有危害,才能确定蝉是益虫还是害虫。先来了解蝉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过程。
蝉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生长发育环节。昆虫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春季惊蛰节以后,大地气温回升,昆虫开始从冬眠状态复苏过来,在自然界中活动。蝉便从泥土里越冬,因受到土壤温度升高的影响,便复苏过来,从土壤洞里钻了出来,爬到大树的幼嫩枝条上,啃吸树枝上皮层里的汁液,作为营养物质,而生存。
因此,一只蝉当爬到一枝幼嫩的树枝上,一呆就是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啃食幼嫩的树枝皮层,吸收皮层的汁液,使树枝上的营养物质大大减少,皮层幼嫩部分被啃食。树枝上大块的皮层被啃食以后,出现大面积的伤痕,在高温下,树枝的水分被蒸腾流失严重,使树枝容易枯萎死亡。另外,树枝被蝉啃食皮层的部位,蝉从泥土里携带的有害病菌便传到树枝伤口上,造成树枝发病而枯死。
蝉特别喜欢危害果园里的果树枝,因为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树木枝条没有果园里的枝条营养丰富,汁液多。果树是人工追肥,能够为树枝输送充足的营养物质,自然生长的树木枝条,营养物质偏少。所以,蝉的主要危害是果园里的果枝。因此,果树的果实全靠粗壮的营养丰富的果枝结出果实。由于蝉的啃食,使树枝营养减少,甚至造成果枝的枯萎死亡,严重地影响了果子的产量。同时在树枝上产卵,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成蚁虫,便掉落到地面,慢慢地钻入泥土里,寻找作物的幼嫩根系,啃食吸取营养,便开始向果树的根系打洞靠近,靠果树根的营养为它提供食物。
当幼虫生长到一定的时候,便从泥土里钻出来,脱化变成了成虫,变成蝉了。随后蝉开始危害果树枝条。
当秋季气温下降到15℃以下的时候,便在果树底下泥土里打洞躲避寒冷,便进入冬眠。蝉在夏季对人类的危害是噪音。蝉习惯鸣叫,这种噪音,由于蝉的数量多,每时每刻在不停地鸣叫,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另外,蝉每过一龄,便要脱掉一层外表皮层,蝉便生长一次。蝉脱下的皮层,叫做蝉脱,是一种中药材。蝉的身体内面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丰富的微量矿物质。因此,蝉是高蛋白高营养的人类美味佳肴。
总而言之,蝉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对果树危害最为严重,影响果子的产量,是一种害虫。由于它本身是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昆虫,人们将它捕捉食用,化害为益,所以又成为人类的益虫。人们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通过大量捕食蝉,就可以减轻蝉对果树的危害,提高果实的产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