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代汉之后,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盘剥,开始了他的国进民退之路,变私田为王田,又按照古制颁布了五均六筦法。筦,即管也,就是酒、盐、铁由国家专卖,铸钱由国家专营;向取利于名山大泽的养蚕、纺织、缝补、工匠、医生、巫、卜、樵夫、渔民、猎户及商贩征收山泽税;加上五均赊贷合称“六筦”。

然而时非当年,也事与愿违。在“民进”多年之后,这种明显与富商大贾争利的“国进”,又怎能让他们顺心而退?而“税山泽”,又使在虫蝗旱灾中仰望山泽求生的老百姓,失去了最后的活命之路,因此天下不论穷富皆怒声反对,而且六筦之令行,“天下愈愁,盗贼起”,冯常上奏要除六筦法,王莽一怒之下免了他的官。

根据《诗经》《尚书》等,王莽还制定出一套分封的办法:“州从《禹贡》为九,爵从周氏有五。诸侯之员千有八百,附城之数亦如之,以俟有功。诸公一国,有众万户,土方百里。侯伯一国,众户五千,土方七十里。子男一测,众户二千有五百,土方五十里。”

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实行两百多年后,王莽竟梦想恢复分封天下,谈何容易?

新朝实施的五均六筦法是怎样的?分封制是怎么实行的

为了表示改朝换代,王莽大抓意识形态,根据周礼的精神,重定车服制度,分等级确定国人的着装、住房、器用、婚丧式样,下令对老人、儿童不加刑罚,妇女非重罪不得逮捕。

他又根据“周公践天子位,六年朝诸侯,制礼作乐,而天下大服”,认为“制度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纠合了一帮公卿大夫、文人学士,根据周礼中所记载的奴隶制国家的典则,造出了一套新朝的礼乐制度。

闲来无事,他还从称呼名字入手,根据儒家经典对朝廷机构和官职名称做了大幅更改:譬如在朝廷,更名大司农为羲和,改大理为作士,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等;又譬如在地方,改太守为大尹,都尉为太尉。他还新加了许多官职,如列于九卿的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在地方上州置牧副、部置监副。

更可笑的是,王莽还按传说中的周朝制度,大封五等诸侯共796人,附庸1511人。事实上,其中有很多受封赏之人并没有得到封地,每月只能领几千钱而已。

为了求新,王莽还改了许多地名,最后连官吏也弄不清楚哪里是哪里,估计连王莽自己也未必记得住,所以在后来的诏令中,他提到某地时也只好另注明故地。

他还胁迫羌人交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意欲何为呢?可叹的是,王莽想以此与国内的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合起来,凑全“四海”。而为了使这块荒地像个有人烟的郡,王莽削足适履,新增加50条法令造就了成千上万罪犯,满足移民于此的需要。

再加上恢复井田、奴婢私属、五均六筦等措施,老百姓生灵涂炭、哀声一片,以致当时民间有一句民谣唱道:“新莽不如旧汉,更始不如新莽,赤眉不如更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