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知马超,是从蜀汉的五虎将开始的,但是你知道吗,马超这个人一生经历颇为坎坷,充满了不如意的悲情色彩。
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隶部扶风郡茂陵(今陕西杨凌五泉镇)人,东汉卫尉马腾之子,汉末群雄之一,蜀汉开国名将。早年随父征战。后马腾入京,马超拜将封侯留驻割据关中三辅。潼关之战被曹操击败,退守割据凉州陇上。失败后依附张鲁,又转投刘备。带头上表刘协,表请刘备称王。又辅佐刘备称帝。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终年47岁,追谥威侯。有阵中剑术“出手法”流传后世。
《三国演义》及民间文化中绰号“锦马超”,因俊秀容貌与狮盔兽带、白袍银甲的非凡装束而得名,有“不减吕布之勇”。
作为一个将军,若能够疆场获胜而归,献俘阙门,从而获得封侯以及荫及子孙,当然是一件理想之事。若不能实现此愿望,那就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也是一个军人的荣耀。最悲情的是,有仗不能打,有兵不能带,空有一身武艺,只能看着别人驰骋疆场,而在家里闲着,还要被人时时提防。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大将,论军职,他是王以下最高一级的左将军;论社会地位,他出身于军人世家;论武艺,他被人称之为有韩信、英布之勇。但这个人恰恰是在“主公”正需要用人之际被闲置在家了!这不能不让人唏嘘,因为他才是三国时期最为悲情的大将。这个人就是蜀汉国的左将军马超。
马超这个人非常有名,演义中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一说,还有的人更是把他排在第三,说是一赵二吕三马超,可见马超的武艺在人们心目中该有多高。正史中不可能给武将来一个排名,但马超的能力确是毋庸置疑的。有记载说曹操曾经说过“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足可见马超的本领非常。
马超的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代父亲领兵西北至联合韩遂等人叛乱关中。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曹操派钟繇、夏侯渊征讨汉中的张鲁,关中诸将都以为钟繇会袭击自己,于是联合起来背叛曹操。曹操先派曹仁征讨,并告诫诸将说“关西兵精良强悍,要扎牢营寨,不和他们交战。”然后亲自西征,两军在潼关夹关对峙。曹操以快速运动战术正面牵制马韩联军,暗中派徐晃、朱灵来到蒲阪津,想渡过黄河占据河西要害地段扎营布防。马超对韩遂说“应该在渭水以北挡住曹军,这样不过二十日,曹军的粮食用完了,必定撤军。”韩遂说“让他们渡河好了,等他们都拥挤在河中,那样再消灭他们不是更快吗?”马超的计策不能实行。曹操的“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这句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说出的。既然曹操能这样说,说明马超的计策是对的。结果曹军夜间渡过黄河,韩遂的计策落空。等曹操渡过黄河,部署完成,又在夜间分兵渡过渭水,在南岸结成营寨以后,叛军的大势已去,只得退到渭南扎营。这时候,马超等人提出来讲和,曹操既不答应,也不应战。实际上,曹操是想等待一个机会,即让所有的叛军集中,以便于一网打尽。等到时机成熟,曹操又用了贾诩的离间计,假意应允叛军讲和,然后和马超、韩遂单独相见。曹操在和韩遂相见时,只说以前在京城里的旧事,说到有趣的地方,两人都拍手大笑。事后,韩遂又收到了曹操的一封信,信上涂涂抹抹,关键地方语焉不详。这更加引起了马超的怀疑,再交战,叛军大败。马超一直逃到各戎族的部落里坚守,曹操也一直追击到陈仓西北的安定郡。
马超很得羌人和胡人的民心,在曹操和大军走后,马超就率领各戎族部落攻打陇上郡县。陇上各郡县纷纷响应他,马超杀死了凉州刺史韦康,占领了冀城,自称征西将军,兼任并州刺史。韦康原有的军官和百姓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合谋攻打马超。杨阜、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出冀城攻打卤城,没能攻下;回兵后,梁宽、赵衢关闭了冀城城门,马超又不能退回到城中。马超进退两难,又遭到了夏侯渊部将张郃的突然攻击,只得跑到汉中依附了张鲁。
马超等人的所谓联军,没有完整的军事计划、没有明确的行动目的,甚至连谁是统一的指挥也不明确,说到底只是一群为了自保而临时凑到一起的乌合之众。这样的军队集结到一起,遇到曹操行使反间计,又怎能不互相猜疑?马超的更大的失策还在于,他联合了不该联合的人。马超的父亲马腾和韩遂,本来都为西北重要将领,父亲还曾经派马超参加过钟繇讨伐郭援的战役,但马腾遭到了韩遂的打击,才不得不离开西北到朝廷任职,当了一个卫尉。马超在这种情况下接过父亲的军队,被朝廷任命为偏将军。但马超忘记了韩遂是父亲的仇敌,忘记了韩遂杀其家人的仇恨,而只为了一个并不确定的目的而起兵反叛。这就造成了马超的人生悲剧,京城中的父亲及其家人因为他的反叛被全部杀尽,自己在冀城的妻子儿女被赵衢全部杀死。这不仅造成了马超一时的悲剧,而且造成了马超一生的悲剧。
第二阶段,依附张鲁。
马超刚刚投奔张鲁的时候,张鲁待他还不错,想以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超做妻子。张鲁的部下有人谏止张鲁说“假如有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他还能爱别人吗?”张鲁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如果说,马超妻、子被杀是出于无奈的话,那父亲的被杀则是他欠考虑的结果。父亲在曹操手里,起兵时有没有想过父亲的安危?父亲是被韩遂逼走的,和这样的人联合,即便一时能够侥幸守住关中自保,韩遂能够容忍他做大吗?只不过是当初欠考虑,过后成悲剧罢了。马超知道在张鲁这儿是不会得到信任和重用了,就数次向张鲁借兵,打算向北攻打凉州,意图东山再起。张鲁同意了,马超领兵围攻祁山,久攻未下,又因为夏侯渊派张郃援兵赶来,马超只好撤兵回汉中。张鲁的部将杨白等人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加害于他,马超只得逃入氐中。这时候,正好刘备入川,就派遣李恢前去结好马超。马超知道张鲁不是干大事的人,于是给刘备写信,请求归附。
第三阶段,归附刘备。
马超来到刘备这儿后,刘备给了他一支军队,让他一起合围成都。马超率兵来到成都城下,屯兵于城北。城里的刘璋将士畏惧于马超的威名,都非常害怕,一时间斗志瓦解,士气崩溃,刘璋随即开城投降。西川平定后,马超被任命为平西将军,督率临沮,延续了曹操以前封给他的都亭侯。刘备为汉中王,任命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刘备当皇帝后,任命马超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刺史,爵位也有亭侯提升为斄乡侯。
表面上看,马超的地位一直随着刘备的地位提高而提高,但实际上,攻下成都以后,马超已经处在一种半赋闲状态。比如说那个兼任凉州刺史,凉州实际上处在曹魏控制之下,你又怎么去上任?给你一支军队去夺取也行,打下来就地留下治理,可马超不但没有地,也没有军队让他去率领。说马超半赋闲还有一个例子,州治中从事彭羕外放当了江阳太守,心内不平,就去拜见马超。马超说,主公不是很器重你吗?说你可以和诸葛亮法正等人并驾齐驱,怎么会让你去外任一个小郡呢?彭羕将刘备骂了一顿,还说要和马超内外结合,这样就可以平定天下。马超听到这话大吃一惊,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在彭羕走后赶紧向刘备报告。在这儿,史书记载的很明确,马超归降蜀国,远离家乡,“心中经常担心害怕,畏惧刘备怀疑他”。试想,一个不再被重用的人,他会去找一个非常受信任受重用的人去发牢骚吗?两人既不是少小玩伴,又没有生死与共的军旅生涯,即便是成为一时朋友,能在非常时期说出可以让人理解为叛逆的话吗?只能是说,人人都知道马超不被信任,处于一种被冷落状态。彭羕说这话的时候,关羽、张飞、黄忠都已经去世,刘备想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可以说正是用大将的时候,魏延在汉中防守魏国,而马超却在这时候休闲了!一个大将面临着大仗却无所事事,这该是多大的悲哀!在刘备当皇帝第二年,马超就是在这种境况下郁郁而终了。
马超不被信任,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说个人不拘小节。有一种说法是马超总是直呼刘备其名,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人的不满。实际上这种事有没有还存在争议,即便是有,也并不是很关键,征战年代屡降屡叛都能被容忍,何况是称呼名字!因为这是三国并立,刘备还不是一统天下的皇帝。问题的关键在于马超是一个在西北有威望的诸侯,而这个诸侯军阀为了自己的大事可以不顾一切。刘备不是不需要马超这样的大将,让马超代替魏延镇北,换回魏延东征不是很好吗?关键在于,刘备敢吗?有了汉中再加上凉州的马超,谁又能控制得住?一个亲爹老子都不顾的人,刘备敢相信他吗?不是刘备不如曹操,能够放手让钟繇、臧霸、文聘这些人镇守一方,关键是刘备没有曹操那般本钱。在这种情况下,马超越是本事大,就越是不会获得带兵的机会,而一个正值壮年的将军,没有兵带,没有仗打,还有比这个更悲情的将军吗?
马超独立没有机会,联合他人起哄造反又搭上了全家几百口人性命,依附他人又因此而被时时怀疑提防,空怀一身武艺,真可以称得上是三国最为悲情的将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