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之所以不信任诸葛亮,主要是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刘备求功心切,不欣赏这么的谋士。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草庐三顾请诸葛亮出山,从此以后,刘备用兵交兵处处倚靠着这位神奇的军师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诸葛亮也被认为是三国时期最会交兵的人。然而,历史的真相却是:刘备在交兵方面不信任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在世之时,仅仅是担任交兵的后援工作。

刘备在军事上根本不看好诸葛亮 究竟是何原因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最后借来春风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战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其实,这一切都是小说家的创造,放火的是东吴的周瑜和黄盖,诸葛亮此时连官职都没有,仅仅在完成了联吴抗曹的外交任务后,便返回了刘备的身边,刘备所倚重的顾问是法正。直到要了刘备老命的吴蜀夷陵之战,诸葛亮也是被安排留在后方。刘备之所以不信任诸葛亮,主要是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刘备求功心切,不欣赏这么的谋士。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正如《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说:“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至于刘备不信任诸葛亮的第二个原因就比较隐晦了,大约是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官居要职有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孙权派诸葛瑾到成都来讨荆州,从此以后,直到刘备去世,刘备就再也没有给诸葛亮布置过军事方面的任务,使他远离了战场。

刘备在军事上根本不看好诸葛亮 究竟是何原因

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就有这么一篇论述来说明这个问题,摘要译述如下:“诸葛公之心,是一定要存汉的,一定要灭曹的。不交结东吴,则要受东吴的牵制而难以兴起北伐之师。……而先主的心志则与此不同了。先主开始时想自强,后来则想自立为王,这种大志不改,便与关羽合拍了。置疑诸葛亮与东吴的交谊太深,并且还置疑他与子瑜(诸葛亮兄长诸葛瑾的字)相勾结……”(摘编自《清算品三国》)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挠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

最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这即是“隆中对”。隆中对力主联孙抗曹,但其能够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即是取得刘表治下的荆州。同样的一块土地,什么时候夺取,从谁手上夺取,就战略价值而言是完全是不一样的。其时,曹操尚未进兵,孙权与刘表相持不下。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从刘表手中得了荆州,即是自家独立的地盘,和外界不会有疆域纠纷。这么,曹操不能见刘备坐大,也会前来攻打。此时,联孙抗曹,就顺理成章。击败曹操之后,东吴也不可能提出荆州归属的疑问。这么,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实施。

刘备在军事上根本不看好诸葛亮 究竟是何原因

而这个最好的机遇错失之后,荆州的归属就有了很大的争议。现在,诸葛亮靠着阴谋诡计,借着东吴之力,取了荆襄,但也为双方今后的疆域纠纷留下来隐患。这一刻,诸葛亮尽管靠“借荆州”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此后,他再三抵赖不还荆州,在道义的对立面上越走越远。

或许有人会说,并不是诸葛亮不想早取荆州。他多次劝刘备趁早下手,仅仅刘备囿于品德约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说而不服,说而不从,正是诸葛亮的缺点与失败。刘备并不是不能违背品德,仅仅你必须给他一个足以违背品德的理由。诸葛亮没有找到这个理由,所以,错失良机。而另外一个与他齐名的庞统,就帮刘备找到了这么的理由,让刘备克服了品德妨碍,直取西川。所以,责任还是要归结到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对刘备说的那句“早晚让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座。”看似自傲自得,其实却是过错可笑的。早晚有别,领地的战略意义是必须考虑时间价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